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惠民生、留文脉、促发展并进 上海以城市更新推进高质量发展

1月27日拍摄的徐汇衡复地区地标建筑武康大楼。□新华社记者 辛梦晨摄

2024年1月19日拍摄的上海市杨浦区长白228街坊内的商业购物中心。□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2024年1月19日拍摄的上海市杨浦区长白228街坊出入口。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2024年1月26日拍摄的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今潮8弄”,人们在龙年灯光点缀的弄堂中拍照。 □新华社记者 王 翔摄

  □新华社记者

  曾经是产业工人翘首以盼的“新居”,如今更新成为人气高涨的全龄友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修旧如旧的建筑肌理,让来访者不知不觉步入上海的城市记忆中。曾在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生活了30余年的王莉敏感到无比惊喜:“没想到自己的家能被完整保留下来,还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增加了这么多公共设施。”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刚刚闭幕的上海两会释放出明确信号:上海将以更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2024年将完成12万平方米零星旧改、31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再启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同时,上海将持续推动一批老旧工业区、商业商务区、风貌保护区更新改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率先进入城市建设存量更新阶段的上海市,正通过城市更新让更多的老厂房、老旧小区、老建筑成为“生活秀带”,让一处处见证近代历史的老房子更胜往昔,在不断传承城市文脉的基础上,为老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奋力谱写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

  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完善政策体系,实现居民生活改善、历史文脉传承和产业提升的协同共进,进而焕发城市新活力?

  ——打造协同平台,着力实现长期综合平衡

  作为全市统一的功能性平台,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负责具体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多个政府有关部门协同作战、各司其职,保障城市更新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可在全市做统筹,通过捆绑地块、优化规划等方式实现项目的盈亏平衡。城市更新中心的成立有利于整体规划,推进区域开发,加速资金周转。

  ——探索开展“三师联创”模式

  如今,上海正探索建立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三师联创”机制,系统谋划,集成创新,分工明确。

  上海市已选取外滩第二立面、老城厢地区、徐汇衡复地区、静安石门二路地区等10个城市更新单元开展“三师联创”试点工作,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

  上海市城市更新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传统城市更新项目一般聚焦于项目地块本身,在与周边区域功能、公共空间联动等方面考虑有限,对区域层面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谋划较弱。“三师联创”机制通过多专业技术团队集成创新,有助于实现资源、资信、资产、资金贯通,推动实现城市更新的综合成本平衡、区域发展平衡。

  ——加强统筹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记者获悉,上海将鼓励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城市更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更新之路。

  目前,上海市正大力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城市更新行动,积极推动成立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已得到多个行业领域100余家企业机构的积极响应。

  此外,上海市还将充分发挥专家智慧,积极推进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组建工作,明确来自规划、房屋、土地、产业、交通、生态环境、文史、社会和法律等12个专业领域的40名专家在城市更新创新模式全过程、各环节的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格局。

  (记者王永前、杨金志、郑钧天、陈杰、方喆)

  (新华社上海1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