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吐尔逊·斯拉木的红色情怀

3月1日,在石锦阁老物件馆里,吐尔逊·斯拉木向参观者展示他的收藏品。□本报记者 刘新新摄

  □本报记者  刘新新

  3月1日,记者来到位于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羊圈台子村的石锦阁老物件馆,只见门扉两侧各装饰着一个木制车轮,外墙上悬挂了两辆老式自行车,让记者顿时有了穿越时空之感。

  石锦阁老物件馆院内面积大约有200平方米,沿着四周院墙摆放着石碾子、推拉车以及各类水缸、陶罐等老旧的生活生产用具。院内老平房一排4间坐北朝南,平房内分门别类地存放着抗日战争年代和解放战争年代的部队用品、日常生活用品、农耕用具等各类老物件。

  在这里,很多人都能找到自己儿时的记忆。

  石锦阁老物件馆的主人是吐尔逊·斯拉木,收藏爱好继承自父亲。吐尔逊·斯拉木的父亲退伍后回到家乡务农,他自小跟着父亲四处收购羊皮、牛皮等。每到一地,父亲总是四处打听询问当地谁家里存有上了“年纪”的老物件……耳濡目染,吐尔逊·斯拉木也将其作为自己的爱好。

  “这些瓷器、瓦罐是我父亲收藏的,这缝纫机、收音机是过去女性的嫁妆……”吐尔逊·斯拉木带着记者参观并一一介绍,他对每件藏品的出产年代、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物品用途都能说个大概,每件物品都让他爱不释手,收藏的过程也都记忆犹新。

  石锦阁老物件馆的其中一间房子堪称“红色年代记忆馆”,陈列柜里,毛主席语录、毛主席雕像、粮票、勋章、各类纪念章、旧版人民币等整齐摆放。吐尔逊·斯拉木指着一张毛主席铁皮画像告诉记者,这是他13岁时用搬砖挣来的钱买的第一件收藏品,花了12元钱。自那时开始,三十余年间,吐尔逊·斯拉木陆陆续续收藏了上万件物品,至今累计花费70余万元。众多物品中,令他记忆深刻的是一双红军草鞋。“这是我从团场的一位老人那里收来的,去了十多次对方才舍得给。这是红军战士长征时穿的草鞋,特别有纪念意义。”吐尔逊·斯拉木说。

  吐尔逊·斯拉木从小在泉子街镇西湾村长大,他回忆说,那时一个大队有8个村小组,一个村有2000多人。“我从小和汉族孩子玩在一起,我们是邻居也是朋友。今年过春节,老邻居还来给我拜年,带着亲朋好友来参观。”

  吐尔逊·斯拉木是去年搬到这里的,之前他在镇上经营一家玉石店,收藏的物品都存放在一间库房里。前两年,由于生意不景气,他关闭了玉石店。去年他寻觅到了羊圈台子村这处老平房,简单粉刷收拾后,就把他的藏品分门别类地摆放出来。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到吐尔逊·斯拉木的情况后,相关负责人前来参观,并由当地政府资助修缮了院落围墙,政府工作人员拍了视频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看到有人来参观,我就很高兴。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各族人民群众一起团结奋斗出来的,我们要教育后辈珍惜现在的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吐尔逊·斯拉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