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新新 文/图
“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我们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近日,在吉木萨尔县第四小学四年级(一)班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课上,同学们声音洪亮。
吉木萨尔县第四小学是2015年新建的,目前在校生有1034人,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有453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3%。
吉木萨尔县第四小学党支部书记何艳红说,建校之初,学校依据多民族融合特色实际,确立了“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现代儒雅新人”的办学理念。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全方位引导学生增进“五个认同”。校园文化墙上彩绘着多民族载歌载舞的情景;教学楼的一楼到三楼的走廊展示了吉木萨尔县本地人文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楼道两侧“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剪影温馨生动,各民族师生参加校园活动的照片笑容灿烂;教室里关于民族团结、爱国教育的黑板报、手抄报、绘画作品展现了师生朝气蓬勃、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学校立足办学特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汉字听写大会”“经典诵读”“朗读者”“古诗文吟诵”“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学校利用好第二课堂,做好课外延伸服务,组建了戏曲、剪纸、国画、书法社团,建立了舞龙舞狮非遗工作室,邀请州级非遗传承人杨学义授课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了解非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刚结束的全县元宵节社火展演活动中,六年级学生叶力江·巴哈提努尔和学校其他5个孩子被选中参加乡镇支队的表演。“我觉得舞龙舞狮非常奇妙,狮子还会眨眼睛,看起来既威武又霸气。在社火活动中,我还看到了期待已久的花车、舞龙、舞狮等,特别开心。”回忆起参演的感受,叶力江·巴哈提努尔兴奋地说:“每次社团上课,老师不仅教我们怎么舞得好看,还讲解了舞龙舞狮背后的历史渊源、神话故事传说,在社火表演上大家一起唱跳,非常热闹。”
学校深入实施青少年“筑基”工程,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活动、社会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让各民族学生更团结、更亲近。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起,教室里,学生们跳的课桌舞让人耳目一新。伴随着音乐响起,课桌前的学生们举起胳膊、扭动脖子、举手敬礼、躬身作揖,疲倦的小脸蛋上瞬间展现出明媚的笑容。
学校把红色革命歌曲、网络流行曲、民族儿歌三种曲风的音乐串烧编排成简单易学的课间操,让孩子们在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解、加深了友谊。
何艳红说:“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铸牢青少年中国心、中华魂,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争做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