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一晌贪欢

  □王筱庆

  黄昏时分,捧一卷诗书,任凭夕阳光辉泼洒书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读着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我注视着“一晌贪欢”四字,久不回神。

  恍惚中,我好像看到了母亲。母亲是典型的南方女子,身材娇小,皮肤白嫩,眉眼清秀,尤其是那一双眼睛,非常漂亮,水灵灵的,眸底澄澈清亮,笑起来似有盈盈波光。后来嫁给父亲,年少的她跟随父亲来到新疆,她远离了父母、姊妹和朋友,扎根在新疆这片沃土。生活的重心也从她自己身上转移到了家庭,母亲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给自己的父母姊妹打电话,聊聊最近的生活,抱怨生活的烦心事,可是再频繁的电话也难解相思之苦。

  这两年因为工作的原因,父亲和我们都不在母亲身边,每次我们回到家时,母亲都很开心,见到我们时目光柔软,笑起来比春风还要醉人,她会帮我们解决生活上的琐事,不会让我们操心。等我们走后,她又会给小姨打电话诉说她的相思苦,说我们一走,她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有一次母亲生病独自在家,我急得焦头烂额想回家,养的孩子没有一个人能在身边照顾。我一愣,心里百感交集,想说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却怎么都说不出口。不知从何时起,母亲从原来的江南美人变得日益苍老,背也佝偻了,鬓发也变得霜白了,脚步也变得笨拙。这一瞬,我的心底滋长出无数尖刺,密密麻麻的疼,而漂泊在外的我,终于和母亲的境遇跨时空重合,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她的不易,她的思念。

  梦里不知身是客,几转春秋,几度沉浮。那些我们看腻的光影,习惯的事情,还有再日常不过的曾经,在游子父母的世界里,都是别样的风景,对于他们来说,也就不过贪恋子女在身边的那片刻欢愉,子女能陪着聊会儿天、吃个饭、报个平安,过得幸福、快乐、顺遂就是他们的一晌贪欢。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来说,父母健康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慰藉,最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失去亲情后才开始反思,如果当初多些耐心,多些陪伴,一切是不是会不同?年少时不懂得时间的残酷,总觉得工作、事业才是重中之重。等到失去了才幡然醒悟,生老病死,真的不给人留任何后悔的余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被父母爱着,所以应该有做任何事情的勇气,而我们努力的意义,是让父母老有所依。所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一切还来得及之前,我们多对父母多一点关心,多几句问候,多几次闲聊,多几回敞开心扉,多几分体谅。哪怕只是让他们多看几眼,哪怕只是在厨房里帮忙递个盘子,哪怕只是一起吃顿饭,哪怕只是拿一件旧物共同回忆往昔,多让他们眷恋一会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光。

  一念春风起,一念相思长。希望这个春天,暖风有信,春月无边。总有一些人,一起坐着就很开心。且将岁月深情看,世间温软,风轻云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