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茜、通讯员舍海琴报道:记者日前从昌吉州生态环境局了解到:2023年昌吉州全力实施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农村散煤治理、工业污染治理、交通运输结构优化、面源污染整治、应对重污染天气六大攻坚举措,共削减燃煤137万吨,减排污染物23639吨、同比下降32%。2023年考核年(2023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昌吉州“乌—昌—石”区域西部4县市均超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各项目标任务。其中,昌吉州污染防治攻坚绩效考评位列全疆第一,阜康市考核年指标超额完成幅度在新疆“乌—昌—石”区域8城市中排名第一。采暖季(2023年10月—2024年3月),昌吉州“乌—昌—石”区域西部4县市累计优良天数538天、同比增加93天;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5微克、同比下降19.2%,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去年以来,自治区将“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列为自治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制定并推动落实《自治区“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2023年行动方案》。一年来,昌吉州找准问题症结,优化治理路径。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估,昌吉州“乌—昌—石”区域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业“一企一策”改造及重污染应急减排、移动源管控“三项措施”对全州采暖季PM2.5浓度下降贡献率为64%。
——降碳减排,保卫蓝天。2023年考核年期间,昌吉州“乌—昌—石”区域实施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99万户,完成41个涉农领域燃煤设施清洁能源替代和改造工作,替代及改造46台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采暖季,昌吉州“乌—昌—石”区域散煤治理减排污染物5176吨,对昌吉州近地面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率约为26%。其中,昌吉市完成了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35万户,占全州总户数的45.7%,减排污染物2453吨,对昌吉市近地面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率约为32%。
——超低排放,守护蓝天。昌吉州“乌—昌—石”区域66家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占全州工业源排放量的94.8%)分三年(2023—2025年)实施“一企一策”治理,实施减排项目197个。完成3座750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4台煤电厂机组灵活性改造、112台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完成2家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1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主体工程建设。采暖季期间,区域工业源共减排5696吨,对昌吉州近地面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率约为29%。阜康市实施“一企一策”治理力度最大,减排污染物3663吨,占全州减排总量的64%,对阜康市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率约为59%。
——绿色出行,蓝天常在。昌吉州划定货车禁限行范围,新增新能源公务用车567辆、充电桩273个。采暖季,区域移动源共减排2247吨,对全州近地面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率约为9%。其中,昌吉市共减排移动源污染物1362吨,对昌吉市PM2.5浓度下降的贡献率约为13%。
今年,新疆继续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将其列为自治区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并印发了《“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2024—2025年行动方案》。昌吉州在巩固提升2023年大气环境整治成效基础上,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围绕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工业源污染深度治理,强化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有效做好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能力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执法、司法力度等,持续开展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其中,在加强工业源污染深度治理方面,今年昌吉州实施82个“一企一策”治理项目,完成2.18万户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和45台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整治任务,推动空气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