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薇
5月23日,记者来到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郑家庄村,村道宽阔笔直,农田成片平整,阡陌道路、硬化沟渠纵横交错……
借助无人机视角俯瞰,满眼皆是风景画,而这,离不开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支“画笔”。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
郑家庄村村民张兵种了一辈子地,如今种上了高标准农田。他笑着说:“年年都有新变化!我家的300亩制种玉米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经营模式。好处太多了。”
最直观的好处是路好走了、车好进田了。
“小田并大田,道路配套全,下田干活方便了,机械化作业不再难。”说着,张兵指了指身后的小轿车笑道,现在大家都是开车来种地。
最实惠的好处是种粮成本减少了。
设施齐全,成方连片的农田节水灌溉很方便。张兵走进农田旁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设备控制室,一边检查管网过滤器和压力表,一边说:“4月15日,这片农田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管网完工后,全部安装了电动阀,实现了远程控制灌溉施肥,每亩地较之前节约40至50元人工成本、节水近30立方米。”
最重要的好处是旱涝保收、确保丰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了灌排设施不足的短板,增强了农田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成高标准农田,不用看天种地。去年,制种玉米亩产500公斤以上,种粮收入超过30万元。放在几年前,哪能想到是这个数。”张兵说。
最让农民舒心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个人“零投入”,完全由政府出资。
“2024年我镇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9.8万亩,涉及田间管网工程6.8万亩,截至目前已完成6.5万亩。项目全部完工后,全镇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95万亩,成为高标准农田整镇推进、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全覆盖的乡镇。”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镇长侯亚楠报出一串数字。
一块块农田平坦整齐,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一股股清泉进村入地……在侯亚楠眼里,这引来的不单单是灌溉用水,也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耕地质量有效提高、农产品单产稳步提升,农民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侯亚楠说。
郑家庄村是玛纳斯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玛纳斯县耕地面积121.9万亩。其中,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面积已经达到74.5万亩。
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
2023年,玛纳斯县以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为引领,投资3.5亿元完成30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完成3个乡镇45.8公里农田渠道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数字农业及渠道建设项目实施,补齐了部分乡镇农田基础设施短板,促进了水肥一体化进程,为“端牢手中的饭碗”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标准农田既要建好,还要用好、管好,农田才能真正“高”起来。
“我们本着‘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相关设施的使用权、管护责任一次性整体移交给乡镇、村,并明确管护责任,确保项目建成后使用好、管护好,发挥其最大效益和长远效益,有效解决了‘重建轻管’现象。”玛纳斯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段军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点多面广,经过多年建设,究竟建了多少?建在哪里?效果如何?
2023年,玛纳斯县通过精心打造玛纳斯县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及玛纳斯县“慧凤收”App,借助信息化手段全面解决这些问题,显著提高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监管的精准度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玛纳斯县计划在2024年建设5.04万亩高标准农田,并力争在2026年末全县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达到100万亩。
让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粮田”变“良田”是基础条件。正缘于此,与天山、沙漠相依偎的庭州沃野上,高标准农田建设步步为营,呈现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田景观,现代化农田基础设施格局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