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呼图壁县:打造小区“微阵地” 共建共享“熟人社区”

呼图壁镇美华社区非遗传承人王宏中教辖区儿童剪纸。

呼图壁镇花城社区开展一起来“摊”玩小集市活动。

  今年以来,呼图壁县聚焦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持续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家门口”的服务阵地,在突出党建引领、强化社区治理、服务群众上做文章、下功夫,真正让社区阵地成为聚焦党心民心、有情怀有温度的幸福家园。 

  强化阵地建设

  增强治理能力

  “社区就是一个小的生活圈,居民需要哪些便民的服务设施,要打造怎样的功能室,这就需要我们社区党组织贴近居民的需求、结合碰到的问题、关注的焦点,对社区阵地进行提升改造,将社区培育成为一个‘可进入、能参与、乐共享’的服务阵地。”花城社区党总支书记余倩倩说。

  为做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便捷服务,呼图壁县围绕解决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不足、活动载体少等现实难题,广泛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组织社区“两委”成员分析论证,社区党总支研究审定,开发让居民喜闻乐见、普遍受益、广泛认可的服务项目。落实“服务群众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的要求,呼图壁镇18个社区服务群众面积达到85%以上。同时充分发挥小区党员阵地“穿针引线”的作用,紧盯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设立“绿植穹顶”凉亭议事会、自家人调解室、杨建国说事点等“家门口”党建微治理阵地,收集上报解决物业问题、办理民生实事239件,社区服务群众水平进一步得到认可。

  探索多元服务

  提升治理温度

  “便民服务设施搬进小区里,娱乐、办事、吃饭,应有尽有,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形式,还结识了邻居朋友,变陌生为熟悉,拉进了邻里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这里待上一天半天的,也不觉得乏味。”呼图壁镇花城社区居民张永良笑着说。

  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群众,呼图壁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情系社区,服务万家”为宗旨,培育暖心社区、“熟人社区”,设立开放“会客厅”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采取“空间置换服务”模式,引入教育培训、普惠制餐饮、养老托幼等第三方服务机构39家,引进自助打印机、充电宝、自助洗车、快递驿站等24小时便民服务设施10类,设立邻里集市、共享营地、居民休闲吧、植物科普园,丰富居民活动形式。组建社区工作者协会,成立社区“微基金”,通过第三方社会力量捐赠的形式实现创收3.8万元,实现收入反哺居民群众,利用社区“微基金”改善小区基础设施,修建休闲娱乐、乘凉闲聊和居民议事为一体的邻里广场,组织辖区居民定期举办邻里文化节、一起来“摊”玩、一元公益日、闲置物品交换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季度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良好局面,营造“有邻、有趣、有温暖”的熟人社群生活。同时将社区服务不断向小区外延伸,利用人流量较多的沿街警务站,改造“呼必应 邻里小屋”暖心驿站4个,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居民群众提供冷可取暖、热可乘凉、渴可用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暖心场所,让居民群众在社区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聚焦资源整合

  夯实治理基础

  近年来,呼图壁县注重以服务促治理,优化服务载体,建强党群服务平台,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工作难点问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开发“呼必应”微信小程序,建成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实行“统一收集、按责交办、限时办结、监督落实、评价反馈、分析研判”全链条闭环模式,推进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平台自运行以来,共收到诉求3289件,已答复3219件,答复办结率97.8%。建立了“居民恳谈日”“街社派单接单”“四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确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党员为主体,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有效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的问题,提升了城市管理效能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采取“1+5+N”物业治理模式,以党支部为引领,通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警务室、共建单位“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定期在各社区举办“有事‘E’起商量”系列主题活动,邀请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参加,共同研究小区物管问题,组织辖区“红色先锋”商户、志愿者、联建单位党员等定期开展上门为独居老人打扫卫生、理发等服务,利用社区、网格阵地设立“幸福食堂”11个,解决辖区“一老一小”就餐问题,发挥雷锋车队志愿服务队作用,免费为独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务。最大限度解决好群众诉求、满足居民的办事需求。

  呼图壁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君说:“呼图壁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对现有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了开放、集约、共享的‘一刻钟’便民利民惠民生活服务圈,让居民群众在阵地上有了保障、思想上有了引领、情感上有了交流的场所,居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服务和治理方式的大转变,归属感、认同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文图均由呼图壁县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