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生 姚明涓
7月27日凌晨,两道雪白的车灯刺破夜色,瓜车缓慢驶出木垒县雀仁乡河中村,朝着长沙进发。
在第二天的下午,第二辆瓜车也出发了,目的地还是长沙。货车满载着瓜农种植的甜瓜“黄醉仙”,也带去了全村人的希望。
河中村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沙性,盛产一种叫“黄醉仙”的哈密瓜,皮薄肉多、香甜软糯,小有名气。
河中村人喜欢吃“黄醉仙”,也喜欢种,每年的收入大半来自它。“黄醉仙”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容易坏,更经不起长途运输的考验,销售范围小。
香云成,1987年出生于河中村,2016年起在村委会任职,今年3月被任命为河中村党支部书记。他非常熟悉村情,也深知村里瓜农的难处。村里有30多户人家年年种瓜,面积达800亩,总产量1200吨左右。香云成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甜瓜的销路,以此来增加瓜农的收入。
5月,甜瓜长出叶子,6月底结出瓜蛋子,香云成就开始忙活,必须在瓜熟前找到销路。“一个个打电话问,抖音上问,微信上问,各种问……”香云成说。最终他联系上了4家公司,带着村里早期通过育苗种植出来的甜瓜,一家家地上门推销。
跑了两个多月,香云成“黏上”湖南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愿意先收购一部分甜瓜——40吨,视情况再决定后续是否合作。
第一茬甜瓜成熟,村干部和瓜农们一起,白天在地里采摘,晚上瓜农分别将瓜送到村委会,再集中装车,一直干到凌晨三四点。40吨瓜,装了两车,卖了12万元,村委会按量把钱分给瓜农。
在村委会的仓库里,存放着印有“鲜疆蜜域”的纸箱,这是村里出钱找乌鲁木齐市的一家工厂做的包装箱,便于甜瓜运输和市场宣传。
8月1日,香云成再次走进瓜田查看情况,瓜农张亚萍正准备把甜瓜装车,送去零售。看到香云成,她说:“书记,我们该怎么谢谢你?”
其实,在香云成组织装第一车瓜时,考虑路途遥远,只需要八分熟的甜瓜。张亚萍的第一茬甜瓜超过八分熟,不宜长途运输,没赶上趟,只好等待第二茬瓜的销售。但她依然很感谢香云成为村里卖瓜做出的努力。
没想到,香云成第一次卖瓜就栽了个小跟头。原来,在第一车瓜装车的过程中,眼看着就要下雨,慌乱之间两个瓜农没有严格把关验收,把一些裂口、晒伤的甜瓜装进箱里,经过3000多公里的运输,部分甜瓜坏掉,造成了约40%的损耗。第二车瓜大概有2700箱,存在损坏的有30箱左右,损失率在正常范围内。
长沙合作商陆续发来负面评价与图片。为补偿商家损失并挽回村里甜瓜的口碑,香云成主动提出由他个人向商家赔款,“这个事儿是我先挑的头儿,那两个瓜农也承担不起损失,这个钱我必须自己赔。”香云成说。8月2日,经商家核算后,香云成向其支付了23157元的赔偿。商家也再次给出明确的合作意向,在微信中给香云成说:“明年种‘金色年华’,我们一定过来收。”
瓜不等人,甜瓜一茬茬成熟。香云成顶着压力每天都在接打电话,张口闭口都是甜瓜。除了线下卖瓜,香云成还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尝试在抖音平台直播卖瓜,仅7月24日开播当天就有577人进入直播间,有不少网友打来电话或留言要购买甜瓜。
“我们县委组织部所有的人都知道香书记在卖瓜,我去开会的时候他们还问,你们香书记卖瓜呢?”河中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加娜提古丽·阿达里别克说。
香云成卖瓜,无师自通地从中悟出很多东西:瓜要好,品种要多,宣传、口碑也要跟上。引进新品种甜瓜,找相关媒体公司合作打出“雀仁甜瓜”的名气,还要请专家到村里给瓜农做培训……这些事情已被香云成列入议事日程当中。
香云成说:“乡村振兴还是要靠产业振兴,我们一步步来,力争把河中村的甜瓜做成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