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中国人寿按下绿色金融“加速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绿色金融不仅是保险机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通道,更成为其发挥长期资金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中国人寿全力践行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持续健全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在制定《中国人寿“十四五”绿色金融专项规划》,明确集团旗下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板块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业务功能作用和综合金融优势,做强做优做大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中国人寿2024年上半年工作会议披露信息显示,中国人寿上半年绿色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近7万亿元,截至上半年末,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5000亿元,较年初增长3.4%,绿色信贷余额约1933亿元,较年初增长超25%。

  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负债端要充分发挥损失补偿、风险减量的作用,助力社会经济全面转型。中国人寿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探索支持绿色发展的新路径,积极布局环境污染责任险、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险、气候保险、风光保险、绿色建筑保险等领域,已覆盖推进“双碳”目标下关键领域。

  在服务绿色产业链企业方面,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近几年不断提升绿色企业客户保障力度,根据客户需求为绿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意外、医疗、寿险等一揽子人身险保障方案,2024年上半年绿色保费收入同比增长超20%。

  在推进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方面,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积极为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等具备固碳作用的标的提供保险保障,在蓝碳领域、渔业领域、沿海生态领域推进风险管理与保险机制创新。

  在支持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助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发展,为研发、制造、应用等环节提供保险保障,推动绿色低碳出行;单独制定符合市场和公司实际的新能源车险发展策略,重点加强发展能力培育,推动形成以点带面的先发优势,同时创新开发个人充电桩财产损失保险,持续完善新能源车发展服务链条。

  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中国人寿绿色保险险种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种类和保障范围也不断增加,2020年到2023年,全集团通过绿色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从约5.4万亿元增长至近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了30%。

  中国人寿充分发挥保险资金与绿色投资理念契合的天然优势,将绿色投资理念系统融入保险资金运用,深化全品种投资的“聚合力”,进一步丰富完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重点支持低碳、循环、生态领域融资需求,当好经济转型的助推器,落地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典型案例,持续拓展绿色投资的广度和深度。

  在传统固收投资领域,中国人寿把握好利率走势积极配置绿色债券,积极创设系列绿色债券产品。例如,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资产公司较早推出ESG债券指数——“中债-国寿资产ESG信用债精选指数”。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中国人寿ESG/绿色主题固收类资管产品总规模超108亿元。持续的创新探索也让中国人寿资产公司赢得广泛认可,目前已连续七年获得“中债绿色债券指数优秀投资机构”奖项。

  在另类投资方面,中国人寿资产公司发起设立“中国人寿-兰沧1号绿色股权投资计划”“中国人寿-兰沧2号绿色股权投资计划”(合称“兰沧项目”),向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下属昆明云能产融有限公司,以及昆明云能产业有限公司战略增资合计50亿元,成为行业内首单经认证的绿色股权投资计划,并获得国内最高等级(G-1)绿色认证,有效助力标的公司加大水电装机容量并增加风电、光伏等其他清洁能源投资建设,预计每年可节约2176万吨标准煤,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约3672万吨。

  在全方位提升绿色保险保障、加大保险资金绿色投资外,中国人寿也在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持续调整信贷结构,严格执行环境和社会风险“一票否决制”,对绿色信贷业务给予优惠利率倾斜补贴,将绿色信贷标准嵌入信贷业务流程,同时明确目标市场定位,积极介入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节能环保行业,并对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形成贷款约束机制。2024年上半年,广发银行绿色信贷新增近390亿元,绿色票据再贴现余额增长近90%,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

  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中国人寿将继续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己任,多角度、全方位丰富“绿色金融”内涵,全力服务“双碳”目标,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让绿水青山成为描绘共同富裕美好画卷的“金山银山”。

  (来源:中国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