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以“新时代昌吉”为主题的《博峰文丛》系列图书在昌吉市首发,该系列图书是昌吉州文学艺术工作者献礼昌吉州成立70周年之作。
《博峰文丛》系列图书包含纪实文学集《博峰放眼》、散文集《昌吉家园》《昌吉美地》、诗歌集《庭州诗意》、小说集《天山放歌》,是昌吉州文联开掘近10年本州文学创作成果资源,聚焦“庭州地理人文符号”,展示奋进新征程矩阵式文学创作成果,贡献出的文化润疆昌吉文学样本。
首发式后,《博峰文丛》研讨会召开,与会的疆内外知名作家、文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文学期刊和出版社相关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昌吉州本土作家等,共同探讨了《博峰文丛》及其展现的昌吉州文学艺术发展成果,并展望新时代昌吉州文化事业的繁荣进步。本报选取部分发言刊登。
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杨光:
我曾在昌吉工作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与昌吉结下了深厚的、割舍不断的情谊。我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包括后来文学上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昌吉这块热土对我的熏陶和培育,我衷心地感谢昌吉。今年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我在这里表示祝贺,同时,祝贺《博峰文丛》首发!
新疆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
赵光鸣:
我跟昌吉颇有渊源,我在昌吉上的高中,曾在昌吉日报社工作5年,也是昌吉州文学艺术发展的亲历者和知情者。在昌吉州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昌吉州本土作家积极努力创作,昌吉州文学艺术事业历经几十年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博峰文丛》系列图书的出版,使我想到《回族文学》杂志和它的前身、创刊距今已有40多年的文学期刊《博格达》,它们对培养昌吉州本土作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我希望昌吉州文学艺术新人辈出,希望昌吉州的作家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新疆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新疆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主席龚培德:
《博峰文丛》收录的作品读起来很亲切,因为几十年前,我就出生在昌吉这块土地上,我的第一首小诗刊发在《昌吉日报》副刊。当年《博格达》杂志创刊不久,我父亲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便在《博格达》上连载了三期。昌吉这片土地圆了我们父子两代人的文学梦。希望昌吉州的作者能够立足于这块土地,写出更多优秀作品,祝愿昌吉越来越好!
《散文海外版》杂志主编王燕:
《博峰文丛》这套书内容丰富厚重,充分体现了昌吉文学创作的繁荣,也是昌吉走出新疆、走向全国的一个窗口。很多昌吉作家对家乡昌吉的感情非常深厚,希望有更多的昌吉作家能够以这种感情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散文海外版》也希望能更多地转载昌吉作家的作品,让读者看到更多来自昌吉的作品。
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林丹娅:
《博峰文丛》是昌吉州文学事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刚拿到书,我便阅读了一篇题为《房子啊房子》的散文,作者朴素的语言和真挚感情深深打动了我。通过这篇散文我真切地看到在昌吉州这块土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文学是什么?文学的功用又是什么?文学既让我们能够把生活中的事情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又能够深刻地感染广大读者。《博峰文丛》集结了昌吉州众多文学作者的优秀作品,展示了昌吉州的文学实力。这套丛书,让我们看到昌吉州走过的历程,不仅是生活的历程,也是文学的历程,这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中国诗歌在线新疆频道总编辑沙舟:
《博峰文丛》的出版,是对昌吉州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也是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我来疆十六年,行走在昌吉大地八年有余,我深刻感受到了昌吉乃至新疆的发展和腾飞。作为一名退休的业余文化工作者,我希望能多到基层走走,紧紧围绕新疆,特别是昌吉的经济、文化发展,写出更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作品,助力文化润疆。
新疆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雅楠:
我参与了《博峰文丛》的初审工作。该系列图书收录的作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昌吉州的文学氛围非常浓厚,新疆报告文学学会也想为昌吉州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我们将邀请全国各地名家来此开设讲堂,希望大家都能积极聆听、继续成长。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副总编辑、《新晨》杂志主编陆开武:
今天是昌吉州所有写作者的盛大节日。《博峰文丛》的出版发行,体现了昌吉州党委宣传部、昌吉州文联、昌吉州作家协会的高度文化自觉,昌吉州文化发展与进步的文化自信,以及昌吉州文化工作者的文化自强。衷心希望大家能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像《博峰文丛》的名字一样,以昌吉流派、国风品牌的特点,助力中国文学的发展。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文联主席
李文强:
昌吉是我的第二故乡。我19年前从陕西来到新疆,在美丽的昌吉上学、工作,并在文学道路上受到很多前辈的指导和关怀。这片土地给了我灵感和激情,让我留下了许多作品。《博峰文丛》内容丰富全面,有纪实文学、小说、散文以及诗歌,让我在翻看中又认识了很多老师和他们的作品,衷心祝愿昌吉州文学事业蓬勃发展。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作家协会主席段蓉萍:
我的文学创作起步于《昌吉日报》和《回族文学》杂志,可以说昌吉给了我在文学创作上的“第一口奶”,这是无论走多远也无法忘怀的感念之情。《博峰文丛》的出版发行让我激动不已,在书里,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很开心我们的文字能够留在这套书里。衷心祝福昌吉文学蓬勃发展、越来越好。
《今日新疆》杂志社编辑刘俊佑:
来到昌吉大地,我感觉特别亲切。这里很多作者在我曾负责的《新疆经济报》新疆文化板块多次刊发作品。同是媒体人,我致敬《回族文学》的坚守和担当,也欣喜于很多老作者对文学梦的持续追求和新作者的多面发展。昌吉大地文人辈出,《博峰文丛》推出于昌吉州成立70周年、昌吉州文联成立40周年、《回族文学》杂志创刊45周年之际,期待续集,也期待能看到更多讴歌大美昌吉的佳作。
乌鲁木齐市向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向京:
我以前在出版社工作,现在自己创办了出版公司。我知道出版《博峰文丛》这套书很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没有昌吉州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没有昌吉本土作者的努力创作,这套书出不来,这让我感动,我向大家表示敬意,也热烈祝贺《博峰文丛》的出版!
(本报记者荷苒·马汗、通讯员付新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