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玛纳斯县委书记  刘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面对深层次矛盾隐患和外部风险挑战,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谋划部署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统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就会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坚持团结稳疆,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健康发展,形成了安定团结的好局面。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二是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我们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汇聚起了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强大力量。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各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是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深切渴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内外反华势力越是会在遏制与裂解中华民族上大做文章,妄图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四是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路径。当前,虽然民族团结的基础日益稳固,但还存在影响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农牧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牧区民族群众收入单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较重。另一方面,影响民族和谐的现象和问题依然存在,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较低,影响各民族间情感亲近和心灵相通;一些地区不同民族群众因历史记忆、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影响,相互间还有成见或偏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像压舱石,有了这块压舱石,民族团结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和谐大好局面,扎好民族团结同心结,画好民族繁荣同心圆,走好民族复兴同心路,奋力开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