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昌吉滨湖河“变身记”

  □本报实习记者  耿雅薇

  “这里曾经是泄洪渠,两岸是荒地,垃圾满沟,乱堆乱放。现在这里水清岸绿景美,成了一块休闲福地。只要天气好,我几乎每天上午都会来滨湖河中央公园转转,坐在这里晒晒太阳。”9月24日上午,吃完早饭,昌吉市民温海青和老伴一起来到昌吉市滨湖河中央公园散步晒太阳,他感慨地对记者说。

  来到公园内,映入眼帘的是繁茂的绿景、温润的湖水和幽静的长廊。湖的东侧是亲民广场,与市政府广场相呼应;湖的南部以生态绿岛、木栈桥来连接湖面;湖的西侧设有生态绿岛和景观平台,配有雕塑小品等景观,营造出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氛围。

  记者从昌吉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了解到,滨湖河的规划布局划分为七大园区,分别为金畅园、春畅园、润畅园、鸿畅园、中央公园、世纪园和中山公园。这七大园区均以碧水、蓝天、绿树、花草为基调,既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滨湖河把七个园区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串珍珠”般的绿地布局。

  然而,风景如画的滨湖河景观带在十几年前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十几年前,河流的脏乱差问题让昌吉市民怨声载道,也让当地政府在治理过程中伤透了脑筋。 

  2005年,昌吉市委、市政府正式决定对滨湖河进行改造,全面恢复滨湖河的生态环境和河流景观,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昌吉市政府专门聘请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设计,以“花儿之乡、宜居之城”为主要建设思想,打造昌吉城区中一道亮丽风景线。该项目投资3亿元,前后有600多个单位,共34000多人加入到了河道开挖的义务劳动中,可以说这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程。

  “滨湖河中央公园共栽种乔、灌木10821株,有金叶榆、龙爪柳、五角枫等乔木,也有红瑞木、紫穗槐、刺梅等灌木。除此之外还有游乐设施、健身器材、观景台、石桌石凳等400多个,其中昌宁塔成为重要景观标志,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昌吉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党总支委员马晓燕表示,仅中央公园就有22名养护工作者,对园区进行日常清洁、水域维护、植被修剪、安全巡护等工作,让市民和游客有一个良好的体验。

  每到夏季高温的时候,这里的温度要比市区内低4摄氏度左右,成了市民最喜爱的避暑纳凉之地。冬天这里会举办大型冰雪艺术节。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周边城市的游客。

  生态兴则文明兴,滨湖河景观带将城市之水、绿化之林、微缩景观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宜人宜居的城市景观,带给广大群众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