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党委副秘书长、州党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索敏:
社会工作部在改革中应运而生,更应以改革精神全力以赴、不折不扣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我们将紧密结合“四统、三指导、一协调”工作职责,聚焦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办理体系建设,着力构建社会工作部门指导、各方积极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智慧和力量。聚焦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着力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我们将以此次全会为契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解放思想、强化真抓实干,推动全会精神在全州社会工作部门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本报记者 左晓雨整理)
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于峰山:
州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笃行不怠。
我们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深化人社领域改革,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围绕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建设和昌吉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多方发力,通过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开展就业援助等9类专项行动,助力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岗就业。鼓励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准东务工就业,实现企业用工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双向奔赴”。用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线上零工市场,推行“大数据+铁脚板”管理服务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压实就业保障责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全力筑牢高质量充分就业基础,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我们将在健全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上聚焦发力,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进社保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以多项举措加快形成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和优化经办管理服务体系。精准实施扩面参保计划,健全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力争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社保经办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服务新模式,持续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参保单位和群众“就近办”“异地办”需求。
同时,聚焦聚力强人才,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聚焦聚力维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人社改革的新成效,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重要支撑,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贡献人社力量。
(本报记者 刘新新整理)
昌吉州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曾君:
州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全面对标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改革部署,结合昌吉州实际,对推动各项任务创造性落实、创新性转化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好此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扛起改革责任,全面对标对表全会提出的统战各领域改革任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体系,组建一批研究阐释和宣教队伍、培育建成一批“铸牢”宣教基地、创新开展一系列特色活动,持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好州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昌吉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加强统筹协调,细化工作举措,系统化、规范化加强基层统战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等领域统战工作,着力推动统战领域改革任务走深走实,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本报记者 左晓雨整理)
昌吉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吴涤:
全会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体制机制改革作了详细的部署要求。民生性强是住房城乡建设工作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州住建局将紧紧围绕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聚焦制约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深刻领会“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持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在乌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开展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不断提升城市整体风貌,吸引更多人来昌吉安居乐业。深化“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改革,加大对房地产企业扶持力度,加强监管房地产开发交易行为,保障好广大购房者和房地产开发商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健全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工薪阶层的刚性需求。健全促进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相互协同的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以务实行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杨鹤整理)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顾涛:
昌吉州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总体上突出一个“实”字,我们现在面临的改革任务大框架就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全面推进美丽昌吉建设阶段性攻坚行动方案》。旨在用三年时间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并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五大行动”,着力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通过建设“无废城市”,健全美丽昌吉建设实施体系和推进落实机制,加快形成美丽昌吉建设新格局。
坚持“双碳”引领,探索出台“创A晋B”奖补激励政策,推广零碳货运,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建立以二氧化碳强度控制为主、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工作制度,健全机动车检测、处罚、监督维修等联合监管机制。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等建设,推动加密高速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统筹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施环评和排污许可证“两证审批合一”机制,围绕全州重大项目,着力在审批提速、要素保障、绿色金融授信等工作上主动加力。修订生态功能分区管控区域,全面推进差异化执法、“首违不罚”、执法稽查等制度落实,强化“行刑衔接”,坚决打击生态环境各类违法行为。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展美丽河湖、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等创建,切实推动以高水平保护培育绿色生产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刘茜整理)
昌吉州商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马瑾:
昌吉州党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报告紧扣主题,对我们今后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意见。全会提出,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主动融入和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乌拉斯台口岸扩能升级,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我们将深入贯彻此次全会精神,依托昌吉州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借助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契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贸易创新发展为动力,统筹贸易发展与安全,做好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一批省级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复制推广工作,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着力抓好外向型产业培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推动农产品、机电装备产品、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品出口,鼓励能源矿产资源及优质农产品进口,全力打造改革层次更深、开放程度更高、营商环境更优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高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题”。
(本报记者 刘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