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非遗里的昌吉

——回族宴席九碗三行子

九碗三行子。

  项目级别: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布时间:2012年

  申报县市(单位):昌吉市

  九碗三行子是指宴席上的菜全部用九只碗来盛,并要把九只碗摆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这样无论从南北或东西方向看,都成三行,故名“九碗三行子”。这种宴席菜不仅摆法有讲究,而且上菜时也有名堂。一般先上四个角的肉菜,称之为“角肉”,然后再上四个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菜,名称要对称,谓之为“门子”。“ 门子”菜就是菜名要一样,但花样和原料可以有区别。它讲究荤素、色彩、口味搭配。比如东面是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丸子,但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牛肉,另一边的丸子可以用羊肉,另外也可分别放些鸡蛋、木耳之类的东西,以示区别。这样要求的目的,是增加菜的花色和品种,以显丰盛。最后上中间的那碗菜,一般放凉菜或是别的菜,讲究的是中间放用高丽参、兰片、全鸡汤煲出的酸汤。

  这种宴席的主食有花卷、馍馍、米饭和油香。客人入席后,先要上小麻花、油果、方块糖之类的点心和糖果,并要请客人喝茶。这种做法,其目的是让远道来的客人先休息一下、喘口气,再则让客人们互相认识一下,聊聊天,活跃气氛。稍稍休息后,便开始上九碗三行子的菜。九碗三行子的制作工艺中保存了古老的烹饪技艺。九碗菜是同时将前一天准备好的丸子、焖子、肉片摆放在装有碗垫的精致大碗内放在大蒸笼里回笼的,所以上菜速度很快,十几分钟即能端上桌,让客人每道菜都能吃上热的。由于九碗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所以吃起来不腻人,且爽口,另有一番风味。做九碗三行子的宴席,事先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根据客人的多少,准备足够的肉和菜,并在大笼里蒸,使众多客人可在十几分钟内同时就餐,这就大大减轻了主人的劳作,同时,客人也十分满意。

  九碗三行子是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宴席菜,是新疆厨师经过数百年继承、吸收、创新的产物。它菜式多样,营养丰富,用材广泛,具有浓厚的新疆饮食风格和地方特色。九碗三行子为保持独特口味,对其主料、辅料在选料过程中都十分考究。“九碗”均以牛羊肉入食,又以羊肉为主。九碗的菜全由蒸、煮、拌而成,而不用油炸或煎炒。菜肴不过油,爽口不腻,风味独特;淀粉、蛋白搭配合理,科学健康,解饿壮行,民间早有“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一说。九碗三行子的制作过程、摆法、上菜都有讲究。盛放器具精致、色泽诱人、令人赏心悦目。把九碗菜摆成方方正正的三行,一来可增加菜肴的花色品种,以显丰盛;二来照顾到各方位就座的客人,礼节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