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盛岩
近年来,昌吉市六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六工镇文明程度,广泛持久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实施农村文明培育,强化思想引领,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六工镇多措并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充分发挥镇、村两级宣讲员作用,以“需求”为基础、以“质量”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效果”为目标,以双向互动和形式多样的讲座形式,通俗易懂地开展书记讲党课、干部讲政策、百姓讲变化、模范讲事迹等大众化的宣讲300余次,依托乡村大喇叭、数字智能传输平台、微信群等载体,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弄得懂、用得上。健全完善镇规民约、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落在平常,利用镇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化小游园、文化墙等场所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等主题宣传版面300余幅,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凝心聚力、向上向善。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镇史馆、红色史料馆、古榆文化园、垂钓产业园、艾草体验馆等特色园区,把握四季农耕特点,举办春耕节、油菜花节、采摘节、冬捕节等富有镇域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体验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
实施农村文明实践,强化为民服务,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六工镇整合各村文化活动中心、镇史馆、百年史料馆、红色影院、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全覆盖打造文明实践所1个,实践站7个,实践点20多处,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将文化惠民活动贯穿全年,今年累计举办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全民阅读等志愿活动200余场次,形成用党的好政策、身边好典型、美好新生活教育群众和引导群众的工作格局。持续开展拒绝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孝老爱亲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主题实践活动,设立善行义举榜、卫生红黑榜,大力推行移风易俗,旗帜鲜明反对陈规陋习,弘扬新风正气。精心培育“幸福互助”“艾你好灸”“曹品玲义务剪发”等志愿服务项目,把群众日常参与乡村治理、文明创建、环境卫生整治等纳入积分管理,实施积分激励,激发群众以文明善行换实践积分,以德生“金”,以善易“物”的积极性。
实施农村文明创建,强化示范引领,集聚乡村振兴“新动能”
六工镇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选树“六工好人”22名,推荐3人入选市级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通过选树、宣讲,在全镇形成树榜样、学模范、做好人的浓厚氛围。定期召开道德评议会,开展星级文明户评星定星和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比活动,带动群众提升道德水平。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和“四大文明行动”宣传教育活动,发放《文明新风进万家六大习惯贵养成倡议书》、《拒绝高价彩礼 倡树文明新风》新婚志喜贺卡等10000余份,引导群众树立良好风尚。
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强化自身动力,开拓乡村振兴“新格局”
六工镇不断夯实农村文化旅游基础。在十三户村打造万亩花海产业园、500亩观光区域,打造集观光休闲、田园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基地。依托西五工村万亩葡萄园、亲子游林荫大道、百年古榆等旅游资源,以农业旅游观光和葡萄采摘体验为平台,树立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提升一批特色农旅精品线路,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深入挖掘一批文化能人。依托王渊工作室开展书法课、国画课70余场次,参与儿童达2000余人次,培植草根文艺队伍8支,培养年轻传承人3名,常态化开展学唱及创编活动,开展新疆曲子演出、各类文艺汇演40场次,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铸牢乡村振兴“文化魂”。常态化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把握重大节庆、重要节点,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油菜花集”“艾草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书香昌吉全民阅读”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示群众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未来,六工镇将持续加大农村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文化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不断擦亮六工镇“全国文明村镇”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