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吕振江报道:近日,在昌吉市宁边路街道北门村种植户张占德的芋头大棚,一眼望去,一片片芋头长势喜人。
张占德说:“今年首次尝试种的芋头,情况比种其他的作物还要好,明年我计划扩展一些。”北门村现有温室大棚150多座,主要以订单菜苗为主,每年5月订单结束后,土地闲置,部分村民尝试种植特色农作物,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种类,还提高了农民收入。“今年村上芋头的长势非常好,明年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大面积种植,提高村民的整体收益。”北门村党总支书记刘有成说。
近年来,昌吉市把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的特色种植产业,经过尝试摸索,目前,生姜、芋头等种植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新引擎。
在昌吉市六工镇下三工村的生姜种植大棚,科学管理、精心管护的生姜长势良好。下三工村种植户李波涛说:“今年我种了2个棚的生姜,在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指导下,长势不错、经济效益可观。明年我计划多种一些,进一步增加收入。”
近年来,昌吉市高度重视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各乡镇开展“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农业结构调整,积极为农户提供田间管理技术指导,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还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涛说:“我们将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