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昌吉农高区把“活”的蔬菜端上昌吉人餐桌

打造4000平方米“活体蔬菜”自选超市 预计明年元旦投用

  本报讯  记者刘茜报道:11月5日,记者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采访时了解到,昌吉农高区将在新疆农业博览园未来农业科技馆打造4000平方米“活体蔬菜”自选超市,预计明年元旦投用。

  移动式多层立体轨道栽培系统、多形式叶菜管道栽培玻璃栈道、自动往复式循环旋转架系统……走进未来农业科技馆,扑面而来的是“春”的气息。明媚的阳光下,鲜嫩的蔬菜青翠欲滴,很是养眼。和一般蔬菜大棚不同,这里像是一个植物工厂,蔬菜全部生长在管道里,看不见一点泥土,栽培架上生菜、苦菊、油白菜等色泽油亮。

  “基于未来农业科技馆的‘黑科技’,我们打造的‘活体蔬菜’自选超市,每一棵鲜活的蔬菜连带一个基质块种在盆中连根销售,只要放在水中,便可自然保鲜和生长。消费者可以现吃现摘,吃完蔬菜把根割掉,还能继续生长一茬,实现一次定植,多次采收,使菜品更加鲜嫩、洁净。”未来农业科技馆负责人闫冀介绍。

  新疆农业博览园未来农业科技馆于2022年建成投用,由垂直农业展示区、叶菜工厂示范区和果菜工厂示范区组成,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通过机器人智能导航、垂直绿化、仿生螺旋栽培、集装箱农业、移动式多层立体轨道栽培系统、自动往复式循环旋转架系统等现代农业前沿科学技术,实现了蔬菜种植高度自动化、生产操作标准化、管理流程可控化。

  记者发现,偌大的未来农业科技馆仅有7名工作人员。原来,这里的所有设备都靠5G网络连接,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在大屏幕上调控。“从播种到采收全部实现自动化,产量是平面栽培的10倍以上,而且节省人工和水肥。场馆内90%以上都是国产设备,落地取得的专利超过50项。”闫冀介绍。

  在叶菜工厂生产示范单元里,叶菜如同一件件“产品”,通过机器人操作,从发芽、生长到“出厂”,生长周期由原来的70多天缩短到25天。“这里的栽培技术,通过三维立体种植景观模式,在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了产值。”闫冀说,1个0.9平方米的转轮上生长着54棵蔬菜,在垂直农业展示区,集成了30多个不同品种的蔬菜和近20种不同的栽培模式。

  昌吉农高区农业科技创新局局长曹恒表示,打造“活体蔬菜”自选超市的目的是通过科技示范带动,将这些“黑科技”推广到全疆各地。同时,链接园区旅游资源,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更多新场景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