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新能源汽车充电何时不再难

  □杨新昌

  最近,为了享受以旧换新优惠政策,朋友决定卖掉燃油汽车购买新能源汽车。当下,很多年轻人买车都会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它不仅节约能耗、环保卫生,更重要的是省油钱。但新能源汽车有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充电难。

  新能源汽车发展,关乎产业,更关乎大众生活。随着新能源汽车日益走进普通百姓家,解决家门口充电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需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公共充电桩利用率偏低、私人充电桩安装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不断提升,部分地区充电桩数量不足,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一些地方还出现了故障桩和僵尸桩,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在一些老旧小区,电力受限、车位紧张不能满足充电需求的问题尤为突出。老旧小区大多是流动车位,实行先到先停,不便于安装充电桩。近些年新开发的小区,也存在缺乏规划与场地预留,或者因电容、线路等不匹配需要重建配电工程的情况,而且小区物业考虑到安全隐患问题,对安装用户专用充电桩的积极性并不高。

  公共充电设施主要布设在一些位置较好、车位较多的社会公共停车场,不少充电停车位被燃油车“鸠占鹊巢”,导致新能源汽车“有桩无位”,真正想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只能停在马路边、路基上,边违章边“补血”。不少充电桩都是安装在收费的停车场内,充电的费用通过APP扣除,停车费也要收,两者相对独立,这就等于车主为了车辆续航还要特意支付停车费用,未免过于尴尬。

  一些地方充电桩“有人建,没人管”的问题也需引起重视。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严重影响了使用效率。有些充电桩无电源接入,还有些充电桩出现问题联系不到服务商,导致充电桩变成“充电装”。

  小小充电桩,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直接影响到汽车大市场。当前,构建布局合理、高效完善的充电服务网络已成为亟待突破的关键点。相关部门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为解决“在哪里建”“建多少”问题提供数据支持,还可尝试探索加强公共桩、个人桩的入网和互联互通,提高充电使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新建小区必须考虑到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提前设置好充电桩并制定充电设备维护方案。而对于一些老旧小区,在未来的改造过程中,应当将增加充电桩、缓解充电桩安装的电力负荷等问题等考虑进去。

  建设更多数量的充电桩,只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第一步。如何通过精细管理和精心维护,实现充电桩利用率最大化;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标准制定,让充电桩兼容各品牌新能源车快充协议……这些也都是公共服务层面所应该努力解决的问题。市场服务也不可或缺,市场主体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在节假日等重点时间,提供移动充电桩等设施,作为公共服务的补充。

  新能源汽车已是发展趋势,绝不能因充电难题影响其发展。唯有让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与燃油汽车一致,才能让新能源汽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