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党建引领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中职组“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赛项中,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获得金奖。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大国工匠张国云进校园宣讲。

  □本报通讯员  彭国武

  高质量党建工作是高校事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围绕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党建工作“一支部一品牌”建设,着力打造1+13“红色匠心+专业特色”系列党建品牌,即打造1个学院党建品牌“红色匠心+崇德尚能”,培育13个党支部“红色匠心+专业特色”系列党建品牌。学院党委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党建与教书育人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近年来,学院培育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自治区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自治区“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示范点1个。2023年党的建设工作质量被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评为A+;在昌吉州绩效考核中位列一等,获得昌吉州党委“干事创业好班子”称号;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党建+政治领航”

  持续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学院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早日创建“双高校”、达标建设本科院校,争当全疆职业院校排头兵的发展目标。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五个好”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创建,以“真学真亮真比·我为党旗添光彩”为载体,深入开展“三学三亮三比”争当先锋行动,持续开展“党支部书记及党务干部大比武”活动,大力推进“四个合格”党员队伍建设,党员干部争当敬业奉献标杆、党员教职工争当教书育人模范、党员学生争当成长成才表率,400余名党员亮明身份,设立党员先锋岗130个,评选出“党员示范班”45个、“党员示范课”50节,评选出学习标兵、工作标兵100余人。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千名硕士进昌吉”引进研究生162人,培育新疆工匠3人、庭州英才(名师、工匠)7人。积极推进“小组团”援疆工作,从山西、福建等援疆省(区)市引进“小组团”11个48人。

  “党建+思政铸魂”

  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

  学院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以“五个认同”为导向,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8个,推进建设校史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馆和中医药文化馆,建成学生社团40个,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持续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能力建设,引导各族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持续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依托昌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组织各族师生开展“学在职院·游在昌吉·享在庭州”系列红色研学活动。实施校园文化改造提升工程,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组织开展书画进校园、千人太极拳、千人民族操等传统文化特色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打造了“红色匠心+思政育人”特色品牌,坚持用新思想领航定向,聚焦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深入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资源+平台+服务”为一体的“四史”学习资源库,打造思政线上新课堂。深化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创新开展“青春学习大讲堂”“品牌课堂比拼活动”。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持续推进2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凝练课程思政教育典型案例10个,努力打造学生爱听爱学的思政“金课”。近三年,学生对思政课评教满意率连续保持在95%以上。5名教师先后被评选为全国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教学骨干、自治区科研名师、自治区教学骨干、州级名师工作室,10余人获得国家、自治区级教学奖项。

  “党建+专业强核”

  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专业建设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学院坚持秉承“办学跟着就业走,专业跟着产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走”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开设智能制造类、医药卫生类、旅游类、风光电新能源类等中高职类、技工类专业67个,与新疆理工学院、昌吉学院等本科院校联办“3+2”“4+0”本科专业5个,与中职学校联合办学五年制“2+3”专业5个。建成4个国家级骨干专业群、4个自治区级骨干专业群、4个州级骨干专业群。建成4个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7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

  经济管理与旅游学院党支部打造“红色匠心+智汇经管”党建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聚力建设智能财税、智慧旅游、现代物流、商务管理、烹饪营养五大专业实践平台,围绕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新增数字媒体、葡萄酒文化与营销等专业,开设与直播有关的专业达到10个,学生2278人,拥有1个电商直播社团、1个抖音直播社团。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党支部打造“红色匠心 能动未来”党建品牌,以红色思想筑牢匠心、提升匠技、培育匠人,紧扣“能动创造未来,‘风’‘光’无限精彩”主线,聚焦准东崛起,推进党建+“绿色能源工程”深度融合,成功申报电厂热能动力装置3+2本科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4+0本科专业。组织党员教师主动深入准东开发区,走访服务规上企业,2023年以来组织近1000名学生进驻准东学院,为企业送去实习就业学生377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需求。

  机电工程学院党支部打造“红色匠心、智造无限”党建品牌。采取“354”工作模式,以“工匠精神”深耕职业教育,依托特变电工的输变电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一高两新”国家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紧扣“智能制造创造无限未来”的主线,推进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双促,每年为特变电工提供实习学生1000余人。同时,学院高度重视各专业技能大赛工作,近三年来,共承办及组织师生参加自治州级以上技能大赛412项,荣获国家级奖项32个、自治区级奖项382个,其中承办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一等奖,承办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金奖。

  “党建+产教融合”

  持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学院坚持以“党建+”为载体,以创新精神推动教育改革,紧扣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新双高”要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互融互促。

  围绕“一体两翼”,协同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昌吉学院、特变电工等组建成立产教联合体;与新疆医科大学协同成立新疆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筹建“闽昌共建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培训基地”;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院校结对组建闽昌职业教育联盟。在世界500强企业特变电工成立“特变电工分院”,在准东开发区成立“准东学院”,在准东开发区新特能源公司成立“硅基新材料产业学院”;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高级技工学校挂牌成立昌吉技师培训学院分院;在昌吉市、奇台县人民医院挂牌成立附属医院;与天池管委会、西域旅游成立新疆天山天池旅游产业学院;与京彩(江苏)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京东产业学院。

  近三年,学院与496家企业建立了招生就业协作关系,每年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5000余人,学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以及鉴定等10余万人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党建+凝心护航”

  师生获得感持续增强

  学院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理念,树立管理和爱护相结合的鲜明导向,依托“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载体,党员带头、教师示范,700余名教职工与1.7万余名学生结对。

  学院坚持为师生办好事实事,加强食品安全和食堂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食堂就餐环境;协调打通教职工职称评定的瓶颈,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同时,坚持作风“护航”,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牢固树立“不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形式主义的理念”,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坚决查处乱作为、不作为问题。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纠树并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持续打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生态。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党支部打造“红色匠心,医路有我”党建品牌,结合医药卫生专业开展“清廉医家”廉洁文化创建。学院把“出汗排毒、针灸通脉、猛药去疴、壮士断腕”等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融入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成为引领廉洁文化新风尚的“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