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新新
12月16日,昌吉州召开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州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就昌吉州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人才发展政策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落实人才政策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问:请问昌吉州在引才工作方面都有什么政策,能否介绍一下具体内容?
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于峰山:州党委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连续7年实施“千硕进昌”引才专项行动,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3265名,打造了人才工作“金字招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今年,昌吉州在“千硕进昌”的基础上,启动实施“庭州英才”引才专项行动,瞄准昌吉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通过优化引进程序、建立培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保障,战略性引进、储备、培养一批专业型领导人才。
在岗位设置方面,本着灵活、弹性原则,统筹使用编制资源,根据人才专业特长和个人意愿,安排工作岗位。所引进人才在一年试用期考核合格后,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博士,直接聘用至七级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七级岗位,硕士直接聘用至八级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十级岗位。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博士直接聘用至总经理助理(相当于正科级),硕士直接聘用至中层副职(相当于副科级)。
在培养管理方面,我们拿出最大的诚意、付出最大的心力、给予最大的支持,采取“一人一策”方式量身定制培养计划,有序安排到综合部门、基层一线、援疆省市培养锻炼。开通成长“绿色通道”,拿出全州正科级、副科级领导职数的10%专门用于培养青年人才,表现优秀的,直接聘任事业单位正副科级领导职务或调任公务员。
在国有企业工作的,博士最高可聘任副总经理(相当于副县级),硕士最高可聘任总经理助理(相当于正科级),也可按规定转(调)任全州机关、事业单位相应级别领导职务。人才成长路径更活、待遇更优。
在待遇保障方面,我们提供100平方米以上“拎包入住”式公寓,来到昌吉第一天、就有一片落脚地。如果想另租住房,我们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每月2000元租房补贴。如果想在昌吉安家,我们为博士提供40万元、硕士提供20万元的购房补贴,让人才充分感受在昌吉安家落户如此简单。如果是公立医疗机构引进的人才,还将享受博士50万元、硕士20万元的生活补助。
与此同时,我们还为引进人才提供博士5万元、硕士3万元的学费补贴,统筹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健、配偶安置等方面需求,让人才筑梦庭州、人来无忧。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掌握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卡脖子难题、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提供“一事一议”引才政策,对薪资待遇、科研经费、住房用车、生活服务等方面提出弹性优惠条件,最高可享受400万元年薪、200平方米专家公寓、2000万元的科研项目补助,除此之外,还可按需解决家属就业、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的需求。
大力实施“庭州英才”育才计划 培优育强本土人才
问:昌吉州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有哪些政策,可否具体介绍一下?
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元峰: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昌吉州党委高度重视,统筹进行谋划,采取人才计划项目支持、高层次人才赴内地跟岗研修、赴基层挂职锻炼等全方位立体化措施,培养一批行业领域骨干人才,为昌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我们从去年开始启动实施了“庭州英才”育才计划,制定出台《“庭州英才”育才计划实施细则》,聚焦昌吉州重点产业和关键民生领域发展需要,每年遴选一批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本土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进一步稳定和激励本土人才队伍,目前已分两批遴选支持595名骨干人才和20个科技创新团队。
“庭州英才”育才计划下设7个子项目,其中:庭州优秀科技人才聚焦体现昌吉州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需要,注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已遴选65名;庭州优秀“三农”人才聚焦培养现代农牧业人才、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注重支持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已遴选44名;庭州优秀工程师聚焦生产、科研一线具有较大创新发展潜力的人才,已遴选34名;庭州工匠聚焦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已遴选38名;庭州名师主要培养在教育领域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声望、师生群众公认的优秀教师,已遴选200名;庭州名医聚焦医、药、护、技和公共卫生领域,注重培养专业技术水平高、病患群众认可度高的医疗卫生人才,已遴选80名;庭州文化名人注重培养一批能够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的理论和文化领域人才,已遴选20名。
入选人员支持周期为3年,给予5万元经费资助,其中40%用于个人生活补助,入选后一次性发放,其他60%为工作经费,逐年发放,由培养人选自主支配使用,主要用于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训或进行人才培养、改善工作条件,有效增强了人才的成就感、获得感、动力感和荣誉感。
我们还注重搭建人才培养的载体平台,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鼓励支持宣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业农村、企业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领衔人牵头建立工作室,选择5—10名青年后备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发挥团队优势,组织科研或课题攻关,开展技术协作交流,梯次培养人才队伍,目前已开展七批次,先后挂牌建设工作室266个,有效发挥了人才传帮带作用。
此外,我们还积极用好用活对口援疆政策资源,今年选拔了120余名年轻骨干人才到福建、山西、北京、上海等地跟岗研修3—6个月,选派5000余名干部人才赴疆外多个省市短期培训,选派162名干部人才赴州内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让干部人才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以科研创新平台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问:请问昌吉州在支持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政策?
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城华: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高水平、高能级的科研创新平台是引才聚才、育才用才的必备条件,也是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们坚持激励与贡献匹配的原则,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引进培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加大对科研创新平台的奖补力度,对新创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300万元的经费资助;新创建的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100万元的经费资助;新创建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50万元的经费资助;新创建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给予20万元的经费资助;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引进青年博士开展课题研究,给予40万元的经费资助。通过以上政策,加速高层次人才集聚引进、成长培育,推动重大技术攻关,解决重大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利用。
财为才用 做好人才经费保障工作
问:昌吉州的人才投入真金白银,请问在人才资金的管理使用方面昌吉州有哪些新政策?
昌吉州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城华: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我们着眼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经费报销范围不明确、单位开支标准不一、报销程序繁琐等堵点难点问题,坚持先立后破、稳慎推进,制定出台《昌吉州人才计划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办法》。
一是解决了人才资金使用范围不清晰的问题。明确了人才计划项目资金可以用于支付设备材料采购、学术交流合作、专家咨询经费等13个具体方向。
二是解决了资金审批使用繁琐的问题。明确了资金拨付的流程,财政部门和各单位审批拨付资金的时限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
三是解决了资金使用规定不详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对于3个月以上的人才培养培训项目,生活补助经费一次性发放给本人;人才计划项目所需专用设备、材料和服务的采购,不受单位通用资产限额限制。未列入集中采购目录,且单项金额未达到50万元的货物或服务项目,可采取询价等方式由单位或个人采购。
四是解决了资金使用周期不够灵活的问题。跨年度实施的计划项目,拨付资金当年未使用完的,可结转至次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