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茜
打开昌吉地图,一条长43.79公里的“供热长龙”——昌吉市新建长输管网供热项目,传递着滚滚热能,串联起民生大幸福。
正值用电负荷高峰,在昌吉州国投木垒50万千瓦风光储同场项目现场,64个光伏矩阵与48台风电机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清洁电能通过电网源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
今年以来,昌吉州开展国企核心竞争力塑造等“十大典范行动”,统筹稳增长、抓创新、调结构、严监管、强党建,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努力使其成为服务昌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和主力军。
重塑新业态“昌吉板块”不断壮大
12月10日,在位于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高新区)的昌吉市新建长输管网供热项目1号中继泵站主控室,工作人员在监控台前,查看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及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图。
昌吉市新建长输管网供热项目是昌吉州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建的首个长输供热工程,让华电呼图壁能源有限公司热电厂的滚滚暖流“跋涉”40余公里,途经昌吉高新区入昌。项目于今年4月初开工,2024—2025年采暖季首季运行,为昌吉市、昌吉高新区新增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惠及10万户、30万人。
在项目建设中,昌吉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坚持靠前指挥,制定缜密计划、严苛质量标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一流的质量标准把控好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工序、每一个环节,确保工程质量一流。
今年以来,昌吉州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聚焦“强主业、降负债、防风险”工作目标,向优化布局要效益、向防范风险要稳定、向建设项目要质量,不断推动昌吉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8日,昌吉国投阜康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共享储能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总投资9.65亿元,是自治区第一批独立新型储能项目,也是昌吉州目前首个投运的共享储能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按照年平均充放电330次计算,该项目可实现调用电量2.5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9.9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1.27吨。”昌吉州庭州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明说。
昌吉州围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各项任务,分解细化任务台账,实行“工作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班子成员包联指导,全体干部凝心聚力,加快推动国企改革步伐。能源产业实现合作共赢,昌吉州属企业累计获批新能源指标超5GW,已建成发电新能源项目75万千瓦。文旅产业开创新局面,与新疆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玛纳斯县国企分别成立合资公司,盘活新疆大剧院地标性建筑,共同运营五道垭、肯斯瓦特水库等新景点,推动区州县文旅资源的整合高效发展。组建成立昌吉州水投集团,承接昌吉州东线供水工程重大项目,创新优化融资模式,成功引入2个社会投资人参与成立项目公司。
截至2024年11月末,昌吉州国企实现营业总收入283.45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利润总额4.69亿元,同比增长173.2%。
发力新产业 持续擦亮“昌吉国企”品牌
在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天山公司)生产车间的流水线上,一粒粒小麦种子经过严格筛选后,远销小麦主产区。作为一家成立19年的本地制种企业,该公司繁育的“新冬22号”“新冬18号”等小麦良种,年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
在金天山公司“新疆昌吉小麦科技小院”品质检测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提取小麦样品DNA,开展分子检测。科技小院以金天山公司为依托,由新疆科协、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技协联合会、昌吉州科协共建,聚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有稳定的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玉米杂交制种基地1.5万亩,建立起覆盖全疆的新品种试验示范体系,有新品种试验示范点100多个,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昌吉州持续释放创新动能,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实施超额利润分享、员工持股等激励机制。目前,州属国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超16亿元、同比增长27.66%,近3年年均增长88.56%。组建20人的外部董事人才库,州属企业兼职外部董事全部到岗到位,在一级企业全面落实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全覆盖实施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决定机制,新型经营责任制逐步见行见效。
12月6日,在吉木萨尔县水溪沟矿区煤层气开采现场,一台台游梁式抽油机在山峦间有节奏地上下摆动,它们将地下800—1000米深的煤层里的煤层气抽出后通过管道送到千家万户。作为昌吉州首个煤层气开发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8月开工建设,今年9月30日实现排采产气。
昌吉州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友谊介绍:“集团借助山西蓝焰集团技术优势,持续推进科技攻关和工艺革新。目前已经完成两期建设74口井,煤层气日产量达到6万立方米,年产量约1600万立方米。”
昌吉州国资系统大力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计民生领域集中,各类先进生产要素持续投向本地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
党建引领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走进新疆仓麦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仓麦园)生产车间,浓浓的麦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饱满的麦粒经过一道道工序,被加工成细腻的面粉并包装好,等待发往各地。
“过去单排链条的扒谷机,每小时上粮10吨到20吨,改造成双排链条后,每小时上粮达到80吨至100吨。”仓麦园生产部经理崔国章说。
崔国章在粮食生产行业摸爬滚打42年,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2013年,依托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成立了“老崔工作室”,团队先后获得麸皮包传送装置、包装称缝包机、小麦输送定位装置、筒仓进料缓冲装置、面粉筛网蹦装置等23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为企业节本增效逾百万元。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2024年以来,各企业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难点重点设立党建项目69个,612名党员带动1583名群众进行党建项目攻坚克难,预计为企业创造74.1亿元的经济效益。”昌吉州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庞志锋说。
昌吉州国资委党委深化国企核心竞争力塑造行动,有力推动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促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目标同向、工作衔接、过程融合、落实同步,以高质量党建带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协同发展,持续激发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紧盯国企核心竞争力塑造行动目标任务,研究制定重点任务工作清单,将94项任务分解到科室,构建起“领导牵头、党员示范、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近3年来,昌吉州国资系统打造“红心照国企党旗映天山”党建品牌49个,评选优秀党建品牌18个,拍摄《身边的榜样》等教育片10余部,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家,上报“五小”创新项目1845项,发布《国企书记谈党建》短视频栏目9期、播放点击量破10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国有企业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