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薇
医疗卫生,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
40余项医疗“云”服务在线;15家公立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打造82个基层“名医工作室”;75.27万名城乡居民免费体检……
2024年,昌吉州锚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目标,着眼加快扩增医疗资源、做强特色优势专科等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创新实施医疗提质强基行动,交出了一份温暖的“健康答卷”。
持续深化医改 守护群众健康
“真的很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年2月,昌吉市民杨先生和家人手捧一面锦旗来到昌吉市大西渠镇卫生院表达谢意。
原来,1个多月前,杨先生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大西渠镇卫生院医生立即将检查结果发送至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心电诊断中心诊断。经过远程指导、通力合作,杨先生得以转危为安。
杨先生被成功救治的实例,是昌吉州推动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有效“联”起来的生动实践。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推动建设一批“家底厚实”的公立医院,扶持发展重症、呼吸、感染、急诊等一批重点专科……
近年来,昌吉州一系列医改措施陆续出台。
让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深化医改的一道必答题。2023年,昌吉州医改全面推行城乡一体的总医院管理制度,围绕“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目标,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组建8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建立区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远程和消毒供应等六大中心,实现基层检验、上级诊断、结果互认、诊疗同质全覆盖,打造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一家人、一条心、一本账”的昌吉模式。
今年,昌吉州各县市总医院着眼于“强网底”,推进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下沉”,通过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13项,试点建设11所慢病一体化门诊,建立“1+1+1”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县域就诊率达82.6%,同比提高3.6%;基层诊疗量占比达46.9%,同比提高9.7%。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是今年昌吉州医改工作亮点之一。
昌吉州提前完成了自治区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全州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110家医疗机构均已实现了DRG付费,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57.26元,平均住院天数同比减少1天,取得了医保部门、患者、医院三方共赢的积极成效。
为解决基层“用药难”问题,昌吉州借鉴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的核心要义,在原有3个药耗采购平台的基础上又加入三明采购联盟,通过推进药品和耗材集采落地,降低药占比、耗占比,医用药品、耗材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节约成本达8.74亿元。
破解医疗痛点 重塑就医体验
奇台县奇台镇79岁的解大爷患有心脏病和高脂血症,12月3日,他来到奇台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零差价”便民药房开药,开方、结算、取药,不到5分钟就拿到了药品。
“看病不用去门诊排队挂号,医保当时就能报销,很方便。还有医生、药师指导用药,吃药更安全。”解大爷举着药盒满意地说。
2023年11月起,奇台县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在原先公立医疗机构门诊药房的基础上,新设立便民药房,抽调医师、药师、计价员(收费员)集中一体办公,实现5分钟内“就诊、缴费、取药”一站式服务。
“便民药房按照公立医院医保目录配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及家庭常用药857种,平均价格比零售药店和网上药店低40%左右。”奇台县总医院药剂科科长湛利荣介绍。
今年,昌吉州14家县级公立综合医院总结推广奇台县总医院试点经验,全部开设“零差价”便民药房,提供免费用药咨询、购药服务累计12万余人次,减免诊疗费90余万元。
聚焦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昌吉州实施的“零差价”便民药房、就诊就医“多卡合一”、延时服务等10项“小而美”的医疗惠民项目,针对就医服务、急诊急救、健康监测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健康需求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措施。
“健康昌吉”建设是昌吉州一以贯之的重点民生工作。
昌吉州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楼建成投用,昌吉州人民医院准东分院启动建设,昌吉州人民医院新区医院等一批项目按期推进……2024年,昌吉州全力推动项目谋划储备、落地建设、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再加力、再提速,以更多的高质量项目支撑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两大专项行动改善了“软”服务,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昌吉州“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让就医更方便。
昌吉健康云平台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应用40余项;全州1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上线互联网医院,提供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服务达194万人次、预约挂号1.5万人次,就医再也不用来回跑、排长队了。
服务到身边来 资源往基层走
搭脉、询问、察看神情后,轻轻拍了拍患者的手背,“比上次来时好多了,再吃两三个疗程。”9月5日,在阜康市九运街镇卫生院王镜名医工作室,阜康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副院长王镜正在接诊一位患者,他身边还围着不少学生。
68岁的王镜是援疆专业技术人才,临床工作50年,擅长运用中医药调治疑难杂症。结束援疆工作后,他留在阜康市中医医院为新疆人民服务至今。
2023年6月,王镜把工作室“搬”到了阜康市九运街镇卫生院,每周五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成为乡镇卫生院的“明星科室”,也成了基层医师的教学室。
“在基层建立名医工作室,一方面更好地服务患者,另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创新,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王镜说。
如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更有“医”靠?
2024年,昌吉州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昌吉州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稳步推进6方面26项重点工作,勾勒出昌吉州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新图景:
——设置基层“名医工作室”82个,累计选派160余名基层医生和业务骨干赴疆内外交流学习,通过传帮带教等方式,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328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服务能力标准,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标准化建设;
——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点推进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积极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六个拓展”,全州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率,糖尿病、高血压规范管理率等重点指标分别较上年提升0.96%、9.22%、10.86%……
在昌吉州,中医药已融入百姓生活。
今年,昌吉州组建百名专家库,深入开展百名专家讲中医、千名医师传中医、中医健康进万家培训帮带活动,实现中医馆建设全州覆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昌吉市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健康昌吉,步履稳健;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在新的征程上,昌吉州卫生健康系统将努力为全州人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厚植健康底色,让幸福更有成色。”昌吉州卫健委党组书记周友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