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我州各级工会全力打造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建设城市里的温暖坐标

  昌吉市北京南路工会驿站,环卫工人在看报纸。□田 栋摄

  阜康市阜新苑社区工会驿站,该市中医医院专家在为环卫工人义诊。□田 栋摄

  □本报实习生 马军  通讯员 田栋 高翔

  今年以来,昌吉州新建工会驿站56家、打造24小时智能化无人值守工会驿站6个及延时8小时服务工会驿站33个,已建成全国级最美站点8个、自治区级最美站点9个,自治州级最美站点40个。截至目前,全州各级工会建设工会驿站205个。一组组亮眼的数字,是昌吉州总工会提升工会驿站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的生动写照。

  冬至刚过,气温骤降,虽然室外寒风凛冽,但昌吉市友联巷工会驿站里却暖意浓浓,户外劳动者和接孩子放学的市民纷纷前来取暖、休息。驿站整洁明亮的大厅里配备了微波炉、桌椅、一次性雨衣、急救箱、充电器及图书等物品,可提供休息、饮水、热饭、充电、急救、如厕、取暖、阅读报刊书籍等服务。“有了这个驿站,对我们来说真的很方便,接孩子途中可以进来休息一下,很暖心。”一位家长说。

  在昌吉市工会驿站美团外卖友好站内,一名美团外卖配送员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和同事闲聊,享受着放松时光。在智能化驿站刺桐国学书院工会驿站,许多市民前来看书、学习,这个驿站的二楼常常举办各类活动,丰富职工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临近中午吃饭时间,环卫工人朱红来到就近的昌吉市中山南路工会驿站,用微波炉加热早上从家里带的午饭。“感谢工会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场所,让我们在劳动之余有个休息的地方。”朱红说。

  给户外劳动者一个歇脚点,解决他们“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是全州各级工会建设工会驿站的初衷。近年来,昌吉州各级工会立足实际,打造了一批数量众多、各具特色、覆盖全面的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以打造“15分钟服务圈”为规划设计,按照就近、便捷的原则,在户外劳动者相对集中的城区、主次干道、街巷等地,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按照临街靠路、标识鲜明的工作要求建设服务站点。同时,紧贴户外劳动者的需求,在服务站点配备多种设施和功能室,让户外劳动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饿可吃饭、渴可饮水”。

  在阜康市瑶池园工会驿站,环卫工人栾德莉和田春艳坐在一起,一边休息一边聊天。“这里提供热水,还能热饭,累了能休息,还配备了药品,手机没电了还能充电,服务项目真是太全了。”她俩对工会驿站提供的服务连连称赞。

  为全面推进工会驿站建设,昌吉州各级工会系统还积极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制定管理制度和服务公约,创新站点服务形式,拓展站点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各系统、部门公共服务阵地建设工会驿站。同时,融合内部阵地,把符合条件的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之家”“职工服务中心”“职工书屋”等各类工会阵地纳入工会驿站服务体系,促进内部资源共享。

  为扩大工会驿站影响力,昌吉州总工会还持续更新工会驿站内容、拓展服务,围绕已建立的工会驿站开展送清凉慰问、理论宣讲、法律维权、就业服务、爱心理发、暖心义诊、心理健康咨询等多元化服务,确保开放不打烊,服务不断电。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广大户外劳动者“抬脚进站点、抬手享服务”的目标,昌吉州总工会建立工会驿站地图动态管理机制,将具备条件的工会驿站全部搬上百度、高德地图。同时,向社会公开工会驿站开放时间、服务内容、管理人员、联系电话、监督方式等,形成工会驿站与户外劳动者的良性互动。

  昌吉州总工会党组副书记、主席羊扬说:“我们会将搜索称呼统一为‘工会驿站’,方便大家搜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工会驿站,打造城市里的温暖坐标,串联起一张张暖心地图。”

  此外,为保证管得好、能用久,昌吉州总工会出台工会驿站建设管理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工会驿站分类建设、分级管理和报备、审核、变更、撤销、退出等制度。为了避免工会驿站出现失控漏管或“流于形式”的现象,昌吉州总工会坚持采取“实地查看+视频抽查+暗访”等方式,了解各县(市)、园区站点实际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努力提高工会驿站规范化建设水平和服务效能。同时,督促指导作用发挥不理想的工会驿站开展重点治理和专项整改工作,对部分因选址不合理、搬迁、服务面积受限、不能正常运转、环境卫生差等原因导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站点予以撤销。

  昌吉州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谢荣新说:“建设工会驿站,提升服务温度,是我们‘娘家人’的重要暖心举措之一。今后,我们将把工会驿站打造成服务职工群众、提升职工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品牌,在‘建好、管好、用好’等方面狠下功夫,确保阵地高效运行,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真正把工会驿站打造成为服务职工的亮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