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昌吉市44.4公里“供热长龙”正式竣工投运

  12月27日,昌吉市新建长输管网供热项目2号中继泵站,工作人员在巡查设备运行情况。□本报记者 何 龙摄

  本报讯  记者廖冬云报道:12月27日,一条长44.4公里的“供热长龙”正式竣工投运。它就是昌吉市新建长输管网供热项目,纵卧在昌吉市、呼图壁县、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腹地,传递着滚滚热能,串联起民生大幸福。

  该项目总投资6.49亿元,是昌吉州、市2024年重大民生项目,是昌吉市全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典范地州的“典范工程”。

  项目以华电呼图壁能源有限公司热电厂为热源点,采用热电联产方式供热,未来可填补昌吉市1000万平方米的供热空缺,惠及10万户30万人,不仅如此,根据往年燃气费政府补贴测算,每年能为财政节约上亿元供热费用。

  昌吉市现有热用户约30万户,供热面积4501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3903万平方米,清洁能源供暖598万平方米。供热方式主要以热电联产(燃煤)和清洁能源(天然气、电采暖)两种方式为主,现有2座大型热电厂(天池能源、华电),1座工业余热(特变能动),5座调峰天然气热源,1座清洁能源电储热锅炉(农高区);换热站376个,管网1548公里;供热企业11家。三大热源供热能力2700万平方米,常规热源供热初末期可满足供热需求,但极寒天气常规热源仍有供热缺口。

  今年4月,昌吉市新建长输管网供热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技术人员打破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壁垒,克服了管线长、节点多、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真正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入运行的既定目标,彻底解决了昌吉市常规热源短缺的供需矛盾。今年8月,基础管网建设已全部完工,目前实现新增供热面积6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