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娃
谁能想到,用过的空笔芯、喝完的空牛奶盒也能成为抢手货。据报道,开学在即,空笔芯、空牛奶盒成了电商平台的热销产品,被一些学生及家长争抢买回家。
空笔芯、空牛奶盒买回去能干啥?背后的原因荒唐又现实。原来在有些地方,学校把收集空牛奶盒当成“环保作业”布置给学生,而空笔芯则用来衡量学生的勤奋程度,笔芯用得越多,表明学习越努力。一些学生完不成任务,家长只能寻求另外的“解救”之道,致使兜售空牛奶盒、空笔芯的生意悄然上线、意外走俏。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督促学生努力学习,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收集空牛奶盒,还是上交空笔芯,学校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当孩子们的作业沦为一门生意,并增加学生作业负担和家长焦虑时,无疑说明这类作业已经偏离了教育初衷,成为形式大于内容、结果重于过程的作业。
形式主义作业正在偷偷带歪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以作业代替教育,把培养好习惯的过程简单粗暴地量化成几个空牛奶盒、几根空笔芯,只追求表面成绩、不顾实际效果。学校既然想把作业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当注重其实效性和针对性,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
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家庭都会喝盒装牛奶,也不是每个学生擅长的学习方式都是“笔耕不辍”。就像几乎每个学生都做过的精美手抄报、家务劳动打卡作业一样,出于各种原因孩子无法完成时,家庭作业就变成了“家长作业”,孩子们从“责任人”变成了旁观者,甚至成了配合拍照打卡的“道具人”,其结果就是家长应付学校、学校应付素质教育。长此以往,不仅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助长家长越俎代庖的风气,更严重的是有可能让孩子们对形式主义的一套司空见惯,养成偷懒耍滑、弄虚作假、躲事推责的坏毛病。
喊了这么多年,形式主义作业为啥止不住?对一些人来说,这类作业就像形式主义的其他问题一样,是“闻着臭、吃着香”。一来,一把一把的空笔芯、一沓一沓的空牛奶盒整整齐齐交上来,既能直观展示学校教育成果,还便于“留痕”参加各种考核评比。二来,比起潜移默化慢慢培养起孩子们的好习惯,以作业代替教育操作起来更“出活儿”、更“省事儿”。
种什么样的种子开什么样的花。比起布置一堆形式主义的作业、收集莫名其妙的废品,我们更应该好好想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来源: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