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两会手记 | 在两会感受“脚力”

  □本报记者  杨鹤

  这几天,昌吉州两会召开,昌吉州融媒体中心的40多名记者有幸见证了这场盛会。

  日月更替,四季轮换。历经一年的沉淀与磨砺,我们再次扛起摄像机,拿起采访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形式向全州各族群众报道两会。

  很多人都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如何形成一份份精品代表建议、委员提案?需要代表、委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在反复思考论证、对比考察中,确定具有操作性、符合群众期待的案由。我在两会会场采访到了州政协委员、昌吉市康宁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何永贵,这位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是第一次参加两会。为了让群众看好病、“零差价”买药,他前往很多省(区)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考察调研运行模式,收集辖区群众对“家门口”看病的期待和愿望,他将其总结提炼并撰写成提案。

  今年两会,昌吉州融媒体中心依托“丝路昌吉”客户端开设两会互动专区——“两会朋友圈”,我的同事白雪化身“两会朋友圈”推荐官,从代表、委员到驻地报到开始,“地毯式”推广,让更多的代表、委员参与到两会互动讨论中来。一些“金点子”和祝贺信息刷屏“两会朋友圈”,让今年两会的氛围愈发热烈。同时,我和同事们奔赴一个个分组讨论会场,用相机定格两会的美好瞬间,用笔墨记录代表、委员的履职故事。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两会不是代表、委员践行“脚力”的终点,而是总结成绩经验、谋划工作举措的新起点;两会报道是新闻记者锻炼“脚力”的实践场,也是挖掘新闻采访线索的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