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薇 文/图
“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5万亩,农田残膜回收率达8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98%以上。”在回顾2024年成就时,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
州政协委员、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关妍说:“近年来,我州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取得积极成效,绿色食品数量居全疆首位,成为全疆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畜产品生产基地,但还存在着工作机制运行不畅、地膜生产不规范、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她建议,昌吉州要进一步完善污染治理监督体系,明确县乡级面源污染防治责任,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研发与共享,加快推广绿色种养循环,严格农用地膜生产、销售、回收流程,汇聚起推动农业减“污”、发展增“绿”的强大合力,实现农膜“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良性循环。
“还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各项补贴政策,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加快落实资源化循环利用企业在用电、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构建公共财政支持、责任主体自筹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关妍说。
关妍还提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提高全链条治理能力,增强农民环保意识,多措并举,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她期待农业不断向绿而行,绘出更加美丽的广阔田野、绿水青山,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