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凝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 守护好青少年的“心”世界

  □本报记者  王薇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话题,一直是昌吉州两会历年来的热门议题。

  在今年昌吉州两会上,记者留意到,多名政协委员不约而同提交了关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提案和建议,为守护好青少年的“心”世界建言献策,这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

  州政协委员、新疆“温暖十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铭在调研中发现,我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力量仍然薄弱,特别是乡镇学校和县(市)小学、幼儿园,学校、家长以成绩为评价孩子的最主要甚至唯一标准,学生的心理健康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我州心理健康社会服务平台正处于发展阶段,专业力量不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普遍存在,无法为青少年患者长期治疗提供基本保障。”州政协委员、昌吉州司法局副局长李奕在提案中提出。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5年要加快教育强州建设。委员们认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

  龚铭希望,将心理健康筛查纳入中小学生体检,按照生师比1000:1标准逐步配齐专职心理教师,鼓励老师通过进修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建设一支专业能力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州政协委员、阜康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主任李伟华建议,在中小学增设心理健康老师的编制,设立心理咨询处、信箱、热线电话,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特别关注单亲家庭学生,让学生多渠道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

  “学校要加大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新闻媒体可开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加强正面报道,消除负面影响。”州政协委员、昌吉市青少年宫舞蹈编导教练赵厶锐建议。

  委员们普遍认为,要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既需要在微观层面的家庭内,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轻松、可靠的生活氛围,也需要学校层面的科学引导,同时需要社会力量提供支撑帮助,政府则需要从法律、制度方面加以保障。

  此外,州政协委员、昌吉州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玲在《关于筑牢留守儿童、特殊儿童性教育防线 守护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提案》中提出,留守儿童以及其他特殊儿童群体因家庭、身体或社会环境等特殊因素,在性教育方面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与困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更多地关注。

  记者看到,委员们秉持科学的态度抓住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矛盾,共同破解重点难点,呼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共同织牢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