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茜报道:1月23日12时,昌吉市中山路街道小渠子一村村委会会议室里,点钞机“哗哗哗”不停地响,村民排队领取分红款,一沓沓钞票拿在手上,大家的嘴角止不住地上扬。当天是小渠子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东分红大会,全村165户401名村民共分得2024年分红款234万元。
“钱是今天早上从银行取的,这是小渠子一村第8次分红。从2016年首次分红,村里已累计分红1700多万元。”小渠子一村党支部书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杨炳荣说。
记者看到,234万元现金整齐地码放在会议室的桌子上,大多是100元面值的人民币,还有少部分50元面值的人民币。两名银行工作人员坐在桌前,身前放着一台点钞机。
“兰维梅!”村干部拿着分红的花名册,大声地念出村民的名字。
村民答应一声,来到会议室中央的桌子前,在表格上的签名处签字,然后摁下手印领钱,拿到钱的村民脸上都乐开了花。
34800元,这是兰维梅一家领到的分红。“除了分红,村里还给我们交了养老保险,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平时没事,我也跑跑出租车。这七七八八加起来,一年能攒下不少家底。”村民兰维梅说。
今年21岁的小渠子一村村民藏浩栋领到了自家和叔叔、爷爷三家人的分红款共计2万余元,开心得合不拢嘴。“马上过年了,拿到这么多分红款,我们特别开心。”
多年来,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小渠子一村充分挖掘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多元化增加村集体收入的方式。
2016年,小渠子一村被确定为自治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村,成立了昌吉市首家农村股份合作社——昌吉市小渠子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对全村在册的人进行股权量化,每年按占股比例进行收益分红。自此,小渠子一村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出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模式,走上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随后,小渠子一村又打开思路,不仅整合本村现有的闲置资产,还将视野扩大至昌吉市甚至南北疆,打出了“购置法院流拍资产+厂房租赁+土地流转+延伸乡村振兴产业服务链”的组合拳。2020年,小渠子一村通过法院拍卖平台购得一处工业园,将工业园改造成农副产品加工园,并将场地出租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刚开始年租金只有80万元,把园区的配套服务、物业等方面做好以后,租金一下子提升到148万元,还解决了450人的就业问题。”杨炳荣介绍。
村集体的收入累积到一定数额后,小渠子一村创新思路,通过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获得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2016年分红40多万元,2022年分红160余万元……”说起每年的“年终奖”,杨炳荣如数家珍。2016年以来村民分红逐年增加,2024年一人一股收益分配达到6000元。
“这几年,村上通过开发租赁商业办公楼和商铺、创办创业基地、经营食品产业园等方式,村集体资产已由合作社成立时的400万元增长至目前的1亿余元,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越高,咱们村民能够获得的分红也就越多。”杨炳荣介绍,今年村里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计划新建生鲜蔬菜农贸集市、盘活一处闲置土地和新建一个小工业园区,通过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让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