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数治”为善治添翼

  □邱联鸿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那么,数据要素如何嵌入社会治理这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深刻改变社会治理方式?如何确保“数治”朝着善治的实践方向稳步迈进?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和实践。

  首先,在问题识别环节,数据为数治提供了分析依据。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包括政府部门活动产生的政务数据,依法采集的企业、社会组织、个人以及自然资源等多方面的业务数据等,构建起了社会治理所需的数据基础,为数治提供了事实依据和分析材料。

  其次,在决策环节,数治创造了良好的决策支持工具。过去,决策往往基于有限的信息和历史经验。随着海量数据的产生与数据的大规模收集,借助数字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对社会治理领域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从海量的数据中萃取有效信息、发现潜在问题和研判发展趋势,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社会现象和把握问题本质,进而提升决策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前瞻性。

  再次,在执行监督环节,数治扩展了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数治条件下,社会治理的公正度、透明度显著增强。无论是政府主体通过数据共享和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等方式,主动将社会治理事务公开透明地展示给社会组织和公众,抑或是社会组织和公众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手段,对社会治理过程与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深度了解、主动参与和有效监督,都将有力增进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扩展社会治理主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社会治理生态优化。

  最后,在评估反馈环节,数治推动构建动态反馈与纠偏机制。政府主体利用数据分析和评估工具,对治理举措实施后的实际数据进行监测并和预期目标对比,同时对社会反响与公众意见进行分析,既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各项政策和措施执行的真实情况,又能够根据实际效果及时、动态地调整政策中不适应社会需求和公众诉求的部分,增强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数据要素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社会治理方式,促进了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但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例如数字鸿沟、数据隐私和安全等风险。这就需要在政策、法律和技术层面上积极应对,确保数治成为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社会治理模式,朝着善治的实践取向迈进。

  要坚持科技向善、技术为善,在数治全过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数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避免数据滥用和泄露;明确数治的法律规范及其适用范围,加强对数治过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数治的公正性和合规性;推进数字化创新,注重数字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效益,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确保数字化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加强国际合作和知识共享,倡导开放、共享和合作的数治创新和发展模式,共同推进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