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哈提·马木尔汗,男,哈萨克族,1983年2月生,昌吉市庙尔沟乡庙尔沟村村民。
洪水中4次往返 临危不惧挽救6人生命
2024年6月17日下午,昌吉市南部山区庙尔沟乡庙尔沟村突发强降雨引发山洪,导致多处河道山体滑坡,引发泥石流。当时,热哈提·马木尔汗正在家里招待亲友,接到朋友木拉提的求助电话后,他顺手抓起一根大绳,立即驾车赶往现场。
只见湍急的洪水中,一辆车摇摇晃晃,随时有被冲走的危险。热哈提得知车里有6个人,一下子急了,“我个子高、身体壮,让我下水救人,大家在岸上接应!”热哈提·马木尔汗说完,一把抓过绳子牢牢绑在自己腰上,另一端让岸上的人拽住。山洪中,木棒、石块不时袭来,身上的旧伤隐隐作痛,他艰难地靠近被困车辆,大声引导车内被困人员敲碎车窗。热哈提·马木尔汗在洪水中4次往返,将车中被困的6人一一救上岸,并领到自己家中留宿。他还让妻子找来干净的衣物,打来热水,准备饭菜。当被救人员向他表达感谢时,热哈提·马木尔汗说:“中华民族一家亲,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帮忙。”
热哈提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见义勇为——“昌吉好人”
朱马太·哈孜肯,男,哈萨克族,中共党员,1981年7月生,昌吉市庙尔沟乡庙尔沟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主任。
“救命巴郎”无惧洪水 勇救被困17人
2024年6月17日下午,昌吉市南部山区庙尔沟乡庙尔沟村突发强降雨。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朱马太·哈孜肯深知每年这样的极端天气都会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便和护林员叶尔达吾列提驱车前往巡查。当日19时20分许,雨势不断增强,两人在河边发现还有一群人在河道内烧烤。朱马太·哈孜肯和叶尔达吾列提下车冲向河道,并大喊着“快发洪水了!赶紧离开!”游客们听到呼喊,赶忙起身离开。部分游客刚离开河道,山洪就裹挟着泥石流倾泄而下。千钧一发之际,朱马太·哈孜肯奋不顾身冲入河道,竭尽全力帮助其他游客撤离至安全地带。在确认17人都安全后,满身泥污、瑟瑟发抖的朱马太·哈孜肯最后一个爬上了河岸,大家纷纷称赞他为“救命巴郎”。面对被救游客的感谢,他只说了一句“为人民服务”。
朱马太·哈孜肯曾荣获昌吉州优秀共产党员、昌吉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称号。
董梅德,女,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3月生,昌吉市厚德康养家园副院长。
积极投身养老事业 用心做好夕阳红“掌灯人”
从事临床护理与管理工作36年,从普通护士成长为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的董梅德,因为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在2019年退休后,被昌吉厚德康养家园聘为副院长。上任后,她凭借着多年来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带领刚组建的老年人照护团队成员,每天给老人洗漱、端饭、喂水、喂药,协助排便,陪老人聊天,定期为老人洗澡,换洗衣裤被褥,为失能卧床的老人进行全身擦浴等。为了让养老院的管理更规范安全,她参照医院的管理模式,为每一位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经过专业的护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董梅德和照护团队成员得到了老人及家属的好评。董梅德投身养老事业后,不断学习新知识,考取了《失智老年人照护师证书》《养老护理员高级考评员》等证书。2022年,她牵头成立了“董梅德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周在昌吉厚德康养家园进行一次集中授课。她还为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和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养老护理与管理专业班授课,年授课200余节课,听课学生达6300余人次。
董梅德曾荣获全国杰出护理工作者、第二届全国百名优秀护理标兵;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开发建设新疆奖章;昌吉州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李冬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1月生,昌吉市隆源超市党支部书记、妇联主席、副总经理。
做群众满意的经营户
李冬梅从普通管理岗位干起,20年来,她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安置失业人员、下岗职工,为社会稳定和谐贡献力量。
作为企业党支部书记,她坚持“党建带工建妇建”,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她关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设立职工活动室、心理辅导室、休息室,为职工提供生活、娱乐、学习的场所。在工作中,李冬梅以坚守诚信为本,打出“共产党员经营户”的牌子,带头守法经营;树立“抓细节服务消费者”的理念,在客服台设立“12315消费者基层投诉站”,每年接待消费者投诉与服务咨询200多次,做到问题快速解决、投诉不出超市,用优质的服务架起超市与消费者之间信任的桥梁。
李冬梅热心公益事业,动员超市职工和周边商户参与社区共建,开展志愿服务、慰问关爱等活动。近年来,她带领隆源超市职工开展慰问活动50余次,赠送慰问品金额达数十万元。
李冬梅以实际行动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为行业树立了诚信经营、情暖社会的典范,她曾荣获自治区“最美家庭”、昌吉州“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王志瑞,女,满族,1977年7月生,奇台县教育局教研室音体美教研员。
用爱心传递万家温暖
王志瑞对残障儿童的关爱犹如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2015年,王志瑞与小学生杨思宇在奇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相遇。那时,杨思宇的父亲刚离世,得知杨思宇无法负担舞蹈课的费用,王志瑞承担了杨思宇小学阶段的舞蹈课程费用。这次相遇,开启了王志瑞的爱心助力之路。从2016年开始,王志瑞就带领奇台县的音体美教师为在校在册的特殊儿童送教,并于2022年2月创建成立了“音为爱·益奇爱”公益团队。该公益团队致力于帮助特殊儿童提升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肢体协调能力,并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献爱心。身为队长的王志瑞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特殊儿童义务上课。在她的带领下,公益团队成员满怀信心,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广泛赞誉。如今,团队成员由最初的26名音体美教师增加到了44名,他们共上特色公益课100余节,受益学生1500余人。
王志瑞曾荣获国家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昌吉州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马兰萍,女,回族,1963年6月生,吉木萨尔县白兔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负责人。
用善行诠释生命的意义
马兰萍在长达16年的抗癌路上,坚持从事公益10年,她心中时刻装着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无私奉献,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2008年,马兰萍先后查出子宫内膜癌和膀胱癌,为了治病,她放弃了在乌鲁木齐的公司,到吉木萨尔县大有镇渭户村定居。在农村生活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周边有的残疾人生活困难,便经常去看望他们。2015年,马兰萍发起并成立了益德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现改名为“白兔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团队从最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名志愿者。
16年来,马兰萍的足迹遍布吉木萨尔县,还延伸奇台、木垒、阜康、托克逊、伊犁等地,她带领的公益团队共帮助困难家庭410多户1000余人,累计筹集捐助爱心款和物资1000余万元。
这几年,马兰萍还通过抖音等平台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目前拥有粉丝5.4万人,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粉丝主动联系马兰萍奉献爱心。
马兰萍曾荣获昌吉州三八红旗手、吉木萨尔县“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
王艳红,女,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11月生,吉木萨尔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大队长。
用忠诚守护群众财产安全
11年前,王艳红离开热爱的刑侦岗位,从事陌生的网络安全工作。她迎难而上,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虚心请教,苦心钻研,逐渐成长为网络安全的行家里手。
近年来,王艳红协助侦破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0余起,先后参与侦破了“4.13”“5.08”等冒充县委主要领导实施的电信诈骗案、厅督“7.10”特大系列保险诈骗案、李某龙系列合同诈骗案、张某化等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等大案要案。
“10.21”特大电信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890万元,涉及受害人100余人。王艳红在侦办过程中,克服经费不足、调查取证困难等问题,先后辗转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行程上万公里,参与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为受害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30多万元。
从警23年来,王艳红用夜以继日的工作和专业技术手段打击犯罪,让网络罪恶无处遁形,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王艳红曾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女民警、自治区最美基层民警、昌吉州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王丽琴,女,汉族,1975年8月生,新疆邮政公司玛纳斯县分公司投递员。
甘当新时代的“绿衣使者”
1999年参加邮政工作以来,王丽琴以“优质服务 用户满意”为己任,总是在第一时间将一份份党报党刊和邮件,准确及时地送到千家万户,甘当新时代的“绿衣使者”。
面对因种种原因无法投递的邮件,王丽琴没有急着一退了之,而是记在心里,边投递、边打听,直到投出为止。有一次,她多年投递汇款单的一名维吾尔族大叔因房屋拆迁搬走,可汇款单上还是老地址,没有联系电话。王丽琴知道老人每月就靠从克拉玛依寄来的退休金生活,而且还要照顾卧病在床的老伴。于是,她每天利用下班时间找熟悉的邻居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打听,终于找到老人家的新住址,顺利地把汇款单送到老人手里。
工作24年来,王丽琴累计投递路程超过27万公里,投递报刊、邮件1109万余份,磨破了70多双鞋。从未发生过缺报少刊、丢片甩点、捎转邮件现象,邮件妥投率始终保持在100%。
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一颗朴实的心,王丽琴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王丽琴曾荣获自治区最美快递员、玛纳斯县第六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马文杰,男,回族,中共党员,1986年10月生,国网昌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作业班班长。
14年扎根一线 带电作业守护万家灯火
马文杰在电网输电专业一线工作了14年,他是一名能够把责任扛在肩上的电力工人。
14年来,他为昌吉州258条、6538公里输电线路做好线路停电、带电作业检修、应急故障抢修等工作,累计开展带电作业293次,减少停电时长1758小时,消除输电线路缺陷2153条次,并完成多项线路验收工作,为保障昌吉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默默奉献。此外,马文杰创新探索,研究出在直线杆塔横担侧方搭建由绝缘平梯和绝缘软梯组成绝缘通道的作业方法,并带领班组其他成员共同研究、改进“站内带电作业组合梯”,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为提升青年员工综合能力素质,马文杰总是倾囊相授,14年来共培养徒弟22人。他带领的班组曾获得国网昌吉公司2016年度先进班组、2018年国网新疆公司红旗班组、青年安全示范岗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曾获自治区“五小”职工群众性优秀创新成果奖4项和自治州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潘晓霞,女,汉族,中共党员,1974年6月生,木垒县信访投诉受理服务中心主任。
17年坚守初心 当好信访群众“娘家人”
2007年从事信访工作以来,潘晓霞始终秉持“事心双解”的工作宗旨,把群众满意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协调解决了大量的信访问题。
“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水相递,一席话语暖心”是潘晓霞的工作法宝。她带领信访干部广开思路,创新推行信访工作“一盘棋”工作机制,变信访“独唱”为乡镇、部门“合唱”,打造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枫桥经验”,实现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服务靠前,及时有效维护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17年来,潘晓霞累计接待上万名信访群众,成功化解信访案件800余起,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00多件,为群众争取经济赔偿近千万元。
潘晓霞曾荣获全国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最美信访干部提名等荣誉称号。
潘小军,男,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7月生,昌吉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营运三公司驾驶员、安全小组长。
20年安全行驶百余万公里 真诚奉献情满车厢
20年来,潘小军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公交车驾驶员岗位上安全行驶100多万公里,从未发生过道路交通事故,从未接到任何投诉。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潘小军熟练掌握了各类修车技巧,他还总结出清洗化油器、检查调整刹车装置和保持中速行驶的节气措施。2004年除夕夜,五家渠一处水库发生管涌事件,正在与家人吃年夜饭的潘小军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赶到公司开车执行救援任务。
优质服务是公交企业的“生命线”。在营运中,潘小军热情为乘客服务,遇到老年乘客,总要扶一把、搀一下。每天下班后,他都主动把车辆擦洗干净,他认为干净的乘车环境对乘客是一种尊重,自己开车心情也舒畅。多年来,潘小军凭借优质服务、精湛的驾驶技术,履职尽责、奉献担当,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潘小军曾荣获全国道路运输安全行车百万公里优秀驾驶员、自治区公安厅新疆好司机等荣誉称号。
吴宝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5月生,玛纳斯县玛纳斯河水利管理处干部。
扎根水利30载 匠工蕴道写人生
吴宝国出生于玛纳斯县一个普通的水利职工家庭,父亲是一名水利工作者。吴宝国因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残疾,但在父亲的鼓励与影响下,他以顽强的毅力和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玛纳斯县新湖坪水库管理站的一名职工。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水库巡查是发现问题、处置问题、保障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吴宝国多年如一日地仔细摸排,通过眼观、耳听、手触就能快速判断水库是否“患病”,由他发现并解决的安全隐患多达百余次。31年来,吴宝国扎根野外,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养成了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品格,对水库抢险、水利工程管理、测配水和水库气象观测等工作了如指掌。吴宝国参加水利工作以来,累计巡渠超过10万公里,填写巡渠记录表4500余份。
吴宝国曾荣获玛纳斯县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 编者按 —
2024年,昌吉州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经过各县市(园区)、州直单位广泛发动、深入挖掘、严格政审,挖掘推荐了一批身边好人。2024年,昌吉州党委宣传部共发布“昌吉好人”5类(助人为乐类、见义勇为类、诚实守信类、敬业奉献类、孝老爱亲类)37例。
为进一步弘扬道德力量、学习宣传“昌吉好人”的崇高精神品质,昌吉州党委宣传部精心挑选13例昌吉州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发挥作用好的“昌吉好人”事迹,刊登在昌吉日报,以身边好人的真实故事感召人、教育人,发挥“昌吉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