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张楼报道:近两年,昌吉市积极推广太阳能温室大棚,这些农业设施不仅节能环保,还配备了智能化管理系统。2月6日,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村民马振来到自家的太阳能温室大棚,查看棚内菠菜、茼蒿等绿叶菜长势情况。马振说:“这些蔬菜长势喜人,再过几天就能上市了。”
去年9月,昌吉市与甘肃瑞盈热力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佃坝镇土梁村实施温室大棚“煤改太阳能”供热试验,并取得了成功。该村共有3座温室大棚加装了太阳能,总面积达1867平方米。太阳能温室大棚主要由太阳能采集热板、储热缓冲水箱、智慧远程控制模块、循环泵分水器和地暖管构成,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甘肃瑞盈热力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夏亮说:“供热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集热器,把太阳能转换成热能,然后再利用水循环,把热能导入到地下,进行蓄热和储热。这样就可以提升土壤的温度,让蔬菜根系保持适宜的温度。该系统在夜间也可以正常运行,维持棚内温度。”
除了节能优势,太阳能温室大棚还配备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种植户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就可以看到这些参数,实时调整大棚温度。马振说:“温室大棚现在有了供热系统,冬天就不用架炉子了,还能随时在手机上查看温湿度,不用来回跑,省时又省工。”
太阳能温室大棚投用后,预计一年可新增两茬蔬菜的种植,还能减少煤炭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设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涛说:“截至目前,太阳能温室大棚运行情况良好,能够为‘春提早’‘秋延晚’蔬菜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