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白珂、姚金平报道:近日,在昌吉市的蘑菇种植大棚内,菇农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抢抓时机采摘成熟的蘑菇。
自去年10月滨湖镇和新疆泰沅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地窖蘑菇”在友丰村试种成功以来,农户采用错茬种植模式,实现了蘑菇提质,产量提高,收益翻倍。种植户季大顺说:“我采用全年错茬种植方式,保证天天有蘑菇,全年有菇卖。我今年种了三万多袋菌棒。高峰期一天能达到300公斤,年收入达10万元。”
走进宁边路街道北门村蘑菇种植大棚,一股湿润而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蘑菇的独特香气扑面而来。大棚内,菌袋摆放得井井有条,平菇从菌包中争相探出,宛如一把把小伞簇拥在一起,生机勃勃。种植户马纪平与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平菇。宁边路街道北门村一片区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摆文刚说:“今年我们村9位农户种植蘑菇,一共14个大棚,培育蘑菇菌包15万袋,平均每天一个大棚可采摘200公斤,主要销往周边各大商超、农贸批发市场,每个大棚年收入2.5万元左右。”
平菇作为常见的食用菌品种,具有生长快、周期短以及可多茬采摘等优势,市场经济效益良好。近年来,昌吉市不断优化调整特色产业结构,发挥现代农业技术优势,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逐步壮大食用菌的种植与推广,让食用菌产业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目前,昌吉市食用菌生产大棚共有21座,面积28.7亩,主要分布在大西渠镇、滨湖镇、六工镇、宁边路街道东上庄村等地,预计全年生产平菇18万袋,总产量可达800吨,实现产值近百万元。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涛表示:“昌吉市将通过精细化管理、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强化品牌建设等举措,用食用菌产业的集中连片发展撑起乡村振兴的‘致富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