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陶刚:制作鸽哨三十余载,只为坚守那份热爱

  陶刚在制作鸽哨。□王统林摄

  □本报通讯员  王统林 贺雅馨 钟丽萍

  2月20日,笔者来到吉木萨尔县北庭镇古城村采访鸽哨制作人陶刚,年逾六旬的他正拿着刻刀在制作鸽哨。刻刀在他手中灵活翻转,每一下打磨,他都控制着力道与角度,力求将葫芦表面处理得平整光滑,为后续制作鸽哨打好基础。

  鸽哨,又名鸽铃,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也是养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常被系在鸽子尾部,鸽子飞行时,气流穿过鸽哨,会发出或清脆悠扬、或低沉浑厚的声响。 

  陶刚制作的鸽哨选材讲究,主要选用芦苇、竹子、葫芦、杏核等天然材料。其制作工序繁杂且精细,要经过剥皮、切筒、掏芯、做口、打磨、组装、上漆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制作一个鸽哨,通常需要花费1到3天时间。正是这份精雕细琢,才赋予了鸽哨独特的造型与音色,让每一个鸽哨都成为了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陶刚制作的鸽哨售价在50元到160元不等,价格差异主要由材料品质和制作工艺的复杂程度决定。 

  一开始,制作鸽哨只是陶刚的兴趣爱好。但随着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人喜爱,这门手艺逐渐成了他家的一项收入来源。陶刚满是感慨地说:“我做鸽哨三十多年了,刚开始就是自己喜欢。后来,许多人专门来买,渐渐地我就专门制作鸽哨。”

  三十余载光阴悄然流转,陶刚始终坚守在这一方小小的制作天地,从青涩新手到如今的行家里手,鸽哨承载着他的生活与梦想,也见证了他对这门民间技艺最纯粹的热爱。鸽哨于他,已不是简单的手工艺品,寄托着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梦想,更见证了他三十多年来对这门民间技艺的热爱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