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木垒县:拓宽育才路径 创新育才机制

  □本报通讯员   叶巧玉

  近年来,木垒县持续深化“人才强县”战略,紧扣县域发展需求,从“育才”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拓宽育才路径,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构建多元化育才平台

  盯紧关键岗位、重点群体,统筹资源利用,满足各类人才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搭建县委党校主平台。持续开展“岗位大练兵 千人大轮训”活动,按需制定2025年人才干部培训计划,年内举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项目管理、中青班、医疗教育骨干等专题培训班31期。深化政企校合作平台。加强与新疆大学、博达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沟通对接,聚焦新能源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每年入驻企业10名硕博研发人员,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育一批新能源产业核心骨干。用好技能培训平台。依托县技工学校、中职校,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个人就业培训意愿等,开设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无人机驾驶员、养老护理员、美容师等9个班次,全力保障农牧民就业创业。

  创新实践化育才体系

  立足实践培育人才,注重将人才放到基层一线、重点项目中历练成长。实施一线“蹲苗”计划。按照“择优选派、定向培养、分批实施、一年一轮”的原则,每年从县直部门选派20名骨干人才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基层治理、矛盾化解等一线全脱产历练,着力培育复合型干部人才队伍。落实“跟岗锻炼”制度。常态推进“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培养机制,由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或行业专家担任导师,对新引入的专业人才进行一对一指导和帮扶,帮助新引入人才快速成长。推广“科技到村”政策。选派217名科技特派员,按照“区分专业、就近服务”的原则,全覆盖包联指导58个行政村,定期开设“田间课堂”,为乡村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提供科学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指导和服务,有力推动农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打造特色化育才品牌

  注重深挖县域各类优势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育才品牌。做优“木垒乡土”育才品牌。发挥“乡土人才大学”作用,开设乡土人才专题培训班,围绕新型高端农业、种养殖实用技术、农产品网络直播等方面,精准开展培训128期。做精“庭州英才”育才品牌。着眼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关键民生领域发展需要,申报自治区“2+5”重点人才计划项目51个,“庭州英才”项目16个,培育名师、名医、名家9人,年内力争新建文化旅游、技艺传承等领域人才工作室10个,助力重点产业发展。做强“闽木援助”育才品牌。深化拓展“组团式”援木工作,以闽疆(木垒)石榴籽工作室为载体,采取短期聘用、项目合作等方式,吸引区内外专家围绕医疗、农业、教育等9大领域开展技术指导,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专家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