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让“昌吉蓝”渐成新常态

——昌吉州以实招硬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观察

  □本报记者  刘茜 马军

  站立街头,对焦天空,按下快门,昌吉市摄影爱好者张永的相机里又多了张蓝天美照。

  蓝天白云飘逸,城镇干净整洁,乡村美景如画……冬日里的昌吉,五彩的城市与远处的博格达峰遥遥相望。

  生态“颜值”在线、城市“气质”提升、天空一“蓝”无余,这是昌吉州党委、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系统工程,以“一盘棋”思想,统筹兼顾,系统谋划,带领全州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缩影。

  近日,在位于昌吉市的新疆神洲汇和重工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用新配备的激光切割机设备作业,相比于传统的等离子切割机,该设备可减少95%以上的烟尘。“我们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购进10台先进的激光切割机。投入120多万元对车间喷漆房进行升级改造,通过优化切割参数,可以显著降低生产过程中烟尘的生成量,从而减少烟尘颗粒物的产生。”该公司安环主管刘帅伟说。

  蓝天白云关乎民生,治理大气污染是昌吉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任务。

  昌吉州聚焦产业、能源、交通三大结构调整和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生活源“四源”治理,从推进重点行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提升改造、加快重点区域锅炉淘汰、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业源污染深度治理、严格道路扬尘管控、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项目研究等方面,不断构建完善全方位、多层次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治理路径。

  ——锚定目标,高举蓝天保卫“指挥棒”

  州党委、政府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上下合力狠抓落实的责任体系。针对冬季重污染天气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制定了以预报预警和应急减排为主的全套应对措施,通过实施一系列减污降碳综合治理工程,让城市“气质”越来越好,“颜值”不断出圈。

  ——源头治理,扎紧污染排放“出风口”

  2024年昌吉州挂牌成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昌吉州生态环境科创中心,启动全疆首个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一市一策”跟踪研究项目,科研成果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整合国家和区州21套环境监管系统,建成大气环境综合监管指挥调度和预警预报平台,完善形成“6大系统、1个中心、1张图”,实现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报能力,为科学、精准、依法治污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整结构,启动绿色能源“置换器”

  2021年以来,昌吉州累计完成13.2万户农村清洁能源取暖改造,淘汰6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60台,累计实现减煤143万吨。依法关停退出落后产能230万吨、完成“一企一策”减排治理项目345个,“创A晋B”“四季攻坚”等重点工作,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为大气污染治理带来清新活力。

  一桩桩、一件件,生态治理的如椽大笔接续写就昌吉州蓝天保卫成果。2024年,昌吉州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88.5%,平均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2%;其中天山北坡城市群昌吉州四县(市)(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优良天数比例达84.4%、相较2023年增加55天,重污染天数减少58天,PM2.5浓度下降19%。昌吉市(代表昌吉州考核)优良天数298天、相较2023年增加16天,重污染天数减少16天,PM2.5浓度下降16.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昌吉州聚焦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2024年把推动大气环境改善纳入‘十大典范行动’和‘十件惠民实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让‘昌吉蓝’渐成新常态。”昌吉州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顾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