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热辣辣”的春天

  □本报记者 朱丽君 张鹏 周甜丽  通讯员 谢甜

  奇台县的春天,寒意开始消退。在奇台县西北湾镇小屯村,辣椒种植户魏吉光已带领村民们投入到紧张的育苗工作中。春光里,大家用上了先进的点种机,熟悉了生物防治技术,也让“全村的骄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四平头辣椒”长势越发喜人。

  三月的奇台,积雪一点点融进泥土。上午九点,这是新疆的一大早,魏吉光的育苗大棚里已经传出机械声。

  “老曹,这个机子再干多长时间能干完?今天点的籽怎么样?”

  “再有40分钟就完了,今天点得行呢。”

  魏吉光在大棚里已经忙活了大半个月。今年,他花了两万多元引进了一台滚筒式点种机,这种最新式的机子,一小时可以播种1000穴盘辣椒籽。“最早我们没有点种机的时候,育苗是把种子用水浸种以后进行催芽,种子发芽以后,我们用嘴含着,吹到那个穴盘里面,再用筛子筛下细土,盖上两公分,等长好以后,再把苗子拔下来,移栽到大田里,那样费工又费时,苗子的成活率也低。”

  今年50岁的魏吉光是远近闻名的辣椒种植大户。16岁起,他就跟着父母种地、种辣椒。魏吉光育的辣椒品种,果面有四条棱沟,名叫“四平头”。这两年,大棚从6座升级到24座,魏吉光没少投入,也没少攒经验。“之前我们一直是隔七天打杀虫药,那样虫子产生的抗性也比较强,也不容易打掉。现在用生物诱捕器,算好成虫排卵的时间,进行一次性施药,基本上两次就打得差不多了,有些病害可以通过菌肥进行调理,有了抗病性,辣椒的口感也更好。”

  在小屯村,“四平头”辣椒家家户户都种,但种出规模的,少之又少。魏吉光一马当先,不但实证“种得多”的规模效益,还从育苗出发,降低成本。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一盘辣椒苗卖17元左右,而自己育苗,成本大约是11元。今年,魏吉光计划育苗2000万株。“今年我一个人种植了600多亩地,还有合作种植的400多亩地,产量基本上都在四吨二三到四吨半,一亩地纯收入2000元左右。”

  已到晌午,魏吉光见自家棚里的活干得差不多了,又去隔壁马世新家的棚里,帮忙看看点种机用得怎么样。

  “这会儿的吸力气压是2.1、2.2,你调成1.8?”

  “嗯,我看那籽多得很,我往小了调了。”

  在马世新眼里,魏吉光是“宝藏邻居”。去年,禁不住魏吉光几番劝说,马世新也搞起了育苗种植。刚起步时,马世新手头资金不足,技术是邻居教的,穴盘和点种机也是邻居借的。马世新说:“他把机子给我们用,没有掏钱,我们就给维护好。两个来月,一个棚能收入1万块钱左右,时间短、效益好。”

  一年的收成好坏,在辣椒种子播下去的那天起,就奠定了基调。每个大棚的辣椒生长,魏吉光都格外上心。“就和管小孩一样,幼苗的病也比较多,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气温也不是很稳定,管理起来得特别细心。”

  小屯村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在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精心管护下生长出的“四平头”辣椒,皮薄肉厚,口感微辣偏甜,品质上乘。魏吉光说,鲜辣椒每公斤能卖到一块七,晾晒出的辣皮子一公斤能卖出50多元。“第一批辣子下来的时候,我们准备在大棚里晒一部分辣皮子,因为大棚里防雨性比较好,蚊虫也很少,白天的时候,大棚温度可以达到四十多度到五十度,像这样晾下的辣皮子口感会更好,会更香的。”

  到5月初,这些喝着天山雪水、沐浴着充足阳光的辣椒苗就可以到地头“安家”。看着刚刚探出头的辣椒幼苗,魏吉光还有更多热火朝天的计划。“我们想的不光是育苗,还计划打造研学基地,把大棚做成多种化经营,通过一二三产的融合,带动乡村的旅游发展。我们小屯村就是要打造一个‘辣’字,辣出激情,辣出我们火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