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筑牢民生“稳定器”

  本报讯  通讯员李钰报道:近年来,木垒县将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深化产业联动发展等一系列举措,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协同、群众参与”的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全县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木垒县把精准匹配作为促进就业的关键举措,针对不同行业和群体的需求,组织开展高频次、分行业的招聘活动,搭建起求职者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今年1月,木垒县举办专场招聘会,聚焦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吸引2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等100多个涵盖不同技能层次和职业发展方向的岗位,满足了求职者多样化的求职需求。

  返乡务工人员阿曼古丽·亚克普在此次招聘会上凭借多年文秘工作经验,与多家企业深入沟通并投递简历。她说:“这次招聘会岗位选择空间大,企业还提供职业规划指导,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有信心。”

  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木垒县精准匹配求职者与企业需求,打通了就业“双向通道”,有效解决了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一举措不仅助力求职者实现高质量就业,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县共举办招聘会23场次,417家次企业进场,提供1222个工种,1535人次进场求职,初步达成就业意向404人,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为解决“无证难就业”问题,木垒县围绕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构建“培训+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技能培训质量,拓宽就业创业渠道,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4年以来,木垒县技工学校开设美甲、电工、叉车等6大类29项课程,涵盖热门行业和本地特色产业。培训采用“理论+实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舞蹈专业毕业生布尔兰·哈列力通过美甲培训实现职业转型,如今已开设美甲店,收入可观。电工周德宏考取职业资格证后,从零散工转型为风电企业技术员,月收入增长40%。技能培训不仅解决了“无证难就业”问题,还推动农牧民从“体力型”向“技能型”劳动力转变。

  木垒县还通过产业联动和跨区域协作,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多家风电、光伏新能源企业为木垒县提供了2000多个技术岗位,吸引大学生和农牧民就近就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与此同时,木垒县积极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对接,通过“定向培训、规模输出、长效增收”的模式,推动劳动力跨区域就业,实现技能提升与稳定增收。

  大石头乡村民麦那尔汗现在是一家企业的班组长,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他的经历正是木垒县通过产业联动和跨区域协作推动就业、改善民生的生动缩影。2024年至今,木垒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14905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