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阜康市:以“和安”品牌为引领 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本报通讯员  张玉伟

  为进一步发挥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了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征集遴选,在各地推荐基础上,优中选优确定了46个典型案例。这批案例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主要聚焦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健全治理体系、创新务实管用治理方式、解决痛点堵点问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5个方面,其做法实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

  在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单中,阜康市“创建‘和安’品牌 全力化解矛盾纠纷”案例位列其中。阜康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近年来,阜康市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和为贵 天下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品牌,构建“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治理新机制,激活治理“末梢神经”。相关做法入选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名单,为基层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源头治理强根基

  构建“全链条”化解体系

  在城关镇“和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居民王先生仅用半天便解决了房屋租赁纠纷。这种高效服务源于阜康市打造的“和安”矛盾纠纷化解中心高效的运行机制。

  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按照“功能集成、服务聚合”理念,阜康市在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高标准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和工作站,统一品牌标识,规范设置综合引导、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网格管理服务4个功能服务区,通过集中办公、联合接访、协同处置、跟踪落实,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创新“五统一”闭环机制。建立完善全流程矛盾化解机制,对城乡居民反映的各类诉求和矛盾纠纷,在乡镇(街道)实行“统一受理、统一交办、统一督办、统一回访、统一归档备查”的“五统一”运行模式,乡镇(街道)党组织组建工作专班全程跟踪化解,实现群众“进一扇门、解万般难”,将“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贯穿于预警、研判、调处的全过程。今年以来,乡镇(街道)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

  四级联动织密网

  激活“神经末梢”治理效能

  “多亏网格员及时发现,帮我们调解了漏水纠纷。”博峰街道崇文小区网格书记张志杰在巡查中发现水管破裂纠纷后,3小时内组织物业、业主达成赔偿协议。这种“小事不出网格”的实效,得益于阜康市构建覆盖全域的网格化服务体系。

  多方联动聚合力。以预防法治化、受理法治化、办理法治化、监督追责法治化、维护秩序法治化的“五个法治化”为核心,依托88个村(社区)建立“和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站,打通“市委、乡镇(街道)、村(社区)、片组(网格)”分级化解、一贯到底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以常态化开展“村民说事日”“居民恳谈日”“网格议事会”为抓手收集诉求,推动各方力量全程参与,有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综合治理。

  分级化解消隐患。完善会商研判、分类流转、领导包联等工作机制,实现问题分级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好市级中心“指挥部”,制定平台运行、调度分析等制度,选派行业主管部门定期下访,解决跨部门难题。筑牢乡镇(街道)中心“主阵地”,整合司法、综治等力量“面对面”调处,实现群众诉求分级上门化解。做实村(居)“前哨所”,发挥网格书记、警务室民警等优势,主动靠前把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截至目前,累计化解矛盾5000余件,办结率超97%以上,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

  专业队伍树品牌

  深化“多元共治”实践路径

  走进阜新街道阜新花园小区,“杨文仁人民调解工作室”的“五步调解法”令人瞩目——听情绪、疏引导、查现场、调矛盾、签协议,今年已成功化解纠纷18起。这种专业化调解力量,是阜康市基层治理的“金字招牌”。

  建强专业工作队伍。聚焦凝合力、解民忧,打造矛盾调解“三支队伍”。建设法治专业队伍,整合村社干部、“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警务室民警等专业力量,组建专业纠纷调解团队,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服务。打造网格调解队伍,将政治素质过硬、调解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离退休党员、网格员等力量纳入调解队伍,覆盖矛盾纠纷排查、现场调查等环节,在家门口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强化乡贤志愿队伍,吸纳“四老人员”、退役军人、党员志愿者等加入调解团队,发挥地缘、亲缘优势消除纠纷、化解矛盾,有效推动风险隐患在基层一线化解。

  打造“和安”工作品牌。充分发扬基层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基层自治模式,总结固化经验做法,培育打造本土化的品牌矩阵,涌现出杨文仁、玛尔万、“瓜田李霞”人民调解室等一批本土品牌,形成“专业调解+行业调解+品牌调解”的调解模式,有效增强了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如今的阜康,正以“和”为笔、以“安”为墨,在基层治理画卷上书写着新时代的“枫桥答卷”。“村民说事日”上“说”出惠民幸福事,“和安”调解室内“议”出和谐邻里声,实现基层治理、社会调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描绘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