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新新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当代青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纷纷投身基层,用奋斗诠释担当。今年25岁的刘洋,便是其中的一员。2023年8月,她从福建农林大学毕业后,报考了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被分配到自治区天山东部国有林管理局奇台分局工作。
在同事眼中,刘洋是一个工作踏实负责,浑身洋溢着活力与激情的职场新人。刘洋主要负责党建、信访与法治宣传口的档案整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她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记录和台账的收集整理,协助排查隐患、处理矛盾;协助开展主题党日、“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党建活动。在世界森林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她和同事走进林区田间、街头巷尾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制作发布相关科普视频,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为绿色未来贡献力量。
初到单位,刘洋发扬青年人不畏艰难、积极好学的优秀品质,迅速成长为工作“多面手”。刚接触公文写作时,她为了突破“无从下笔”的困境,每日坚持阅读报刊书籍,不断积累素材,学习行文逻辑,一步步提升写作能力。公务摄影技术有所欠缺,她便主动向擅长摄影的同事虚心请教,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摄影课程,研究不同场景下的拍摄参数与构图技巧。
2024年,经单位推选,她参加了自治区“爱岗敬业 争做新时代务林人”演讲比赛,荣获二等奖;后来又代表新疆林业系统参加2024年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普讲解大赛,跻身第四分赛区(重庆赛区)决赛,荣获优秀奖。比赛中,她满怀热忱,真挚推介江布拉克景区的自然风光,详细介绍天山林海中的雪岭云杉,分享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成效。“通过讲述,让更多人了解了新疆的自然风光和新疆农林人的敬业奉献精神,我感到无比骄傲。” 刘洋说。
今年9月,刘洋为期两年的“三支一扶”服务期即将结束。谈及今后的职业规划,她坚定地表示,还是想扎根基层。“我对家乡有很深厚的感情,希望尽己所能助力家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更多群众。”
回忆起大学时光,刘洋说:“上大学时,老师曾带我们深入福建农村考察学习,实地调研新农村建设现状。我发现,每个村子都能依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成功发展之路。”这次经历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她,让她更加坚定了扎根基层、建设家乡的决心。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福建省宁德市屏城乡厦地村开办了一座乡村书店,成为许多人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还有个村子把一棵柿子树打造成风景,带火了乡村旅游。”在刘洋看来,这些宝贵经验为当下新疆农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她说:“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我希望‘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