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王文霞报道:4月9日上午,呼图壁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员成功救助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狐幼崽。
当日,呼图壁县林业和草原局接到群众来电求助,称在单位院内发现了一只长得很像小狐狸的野生动物幼崽。经观察,该幼崽精神状态较差,可能因长时间未进食导致体力不支。工作人员在确认该幼崽无重大外伤后,对其进行了投喂。后经专业鉴定,确认其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赤狐。
呼图壁县林业和草原局森林草原防火中心干部刘际路介绍:“这只赤狐幼崽体长约30厘米,肤色呈棕色。目前幼崽已移送至昌吉州野生动物救助中心进行专业喂养,待其具备独立生存能力后将放归大自然。”
赤狐,又名草狐、红狐,体形细长,是食肉目犬科狐属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植物、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及农区周边,以旱獭及鼠类为食,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呼图壁县持续推进退耕还林、禁牧休牧、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全县森林面积达26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8.64%。同时,依托“生态修复+智能监测”双轮驱动,通过布设红外相机监测点、建设野生动物饮水点等措施,县域内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态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刘际路说:“希望大家发现野生动物时能及时与我局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实施救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