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新地乡小蒜头变身富民金“蒜”盘

  4月12日,吉木萨尔县新地乡蒜农将大蒜种子装车,运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筛选。 □白仲珍摄

  □本报通讯员  地里努尔·居拉提  白仲珍

  4月12日,在吉木萨尔县新地乡新地村村民马生兵家的院子里,十几个村民围坐在一起,分瓣和筛选大蒜,做好种植准备。

  “新地的‘白皮大蒜’声名远扬,是我们农民增收的‘金疙瘩’。政府按照种植大蒜面积给予补贴,蒜农种植积极性高,再过几天就可以播种了。”马生兵说。

  新地乡是“中国白皮大蒜”之乡。近年来,新地乡坚持把加强“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作为农业产业化、群众增收致富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大力发展大蒜、马铃薯、荞麦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白皮大蒜产业总值突破940万元,老百姓端上了“金饭碗”,日子越过越红火。2024年人均纯收入达2.8万元。

  大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栽培作物,从种植前期的准备工作到后期的收获需要多道工序,尤其是采收环节更需要大量劳动力,辐射带动了全乡及周边的劳务就业,村民们不仅可以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来增加收入,还能够就近务工。

  新地乡新地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张杰说:“今年,合作社计划种植100亩大蒜。这段时间,每天都雇用30多名村民干活,后期的施肥、除草、浇水、采收等管护过程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多的时候需要50人左右。”

  据统计,新地乡今年预计种植大蒜1300余亩,其中连片种植100亩,同时依托合作社示范带动全乡农户种植大蒜300余亩,预计总产值可达1400万元。

  新地乡党委委员安忠亮说:“在今年大蒜种植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化‘田保姆’托管服务,为群众增收致富当好‘参谋’,让‘小蒜头’变身富民金‘蒜’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