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AI+政务服务” 既要提效率也不能失了人情味

  □郑丽媛

  “AI+”时代大潮滚滚而来,近期全国多地尝试“AI+政务服务”模式,昌吉州也紧抓时代机遇,探索开启智慧政务新模式。从2月14日开始,DeepSeek接入昌吉州九大政务服务平台,对平台上70多万条历史数据进行学习,至3月7日,正式接入昌吉州12345政务服务平台开始使用。在DeepSeek的帮助下,昌吉州12345热线受理中心话务员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比如对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话务员结合DeepSeek助手可以快速进行解答。数据显示,昌吉州民生诉求响应效率较过去提升了6%。

  在AI工具的加持下,政务服务平台如同装上了效率加速器和海量知识库,能够为群众提供快速解答政策法规、缩短办事时间等便利。然而,在这场政务服务模式变革的热潮中,我们仍需冷静下来细细思考。

  政务服务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让AI“为人所用”,而非代替人,平衡技术的高效与人文的温度,仍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命题。

  保证AI输出的准确性十分必要。这需要政务部门和技术人员不断对AI知识库进行更新和优化升级,以确保AI应答的准确性。

  无论是何种模式,政务服务的核心始终是为人民服务。冰冷的算法、机械式的应答永远比不过人与人的生动交流。政务人员不可长期依赖AI,丢掉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引发公众信任危机,而更应思考“如何比AI更会为人民服务”,比如多下基层,多倾听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政务服务中的难点痛点,更需要人的创造性思维和智慧来解决。信访调解、矛盾处置和各种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仍是AI难以跨越的“能力鸿沟”。有了AI协助,政务人员可以从烦琐的文书工作中走出来,用更多精力提升工作能力,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解决实际困难,做好情感疏导和信访调解,平衡多方利益,处理好社会矛盾,创造性地解决好社会治理难题。

  未来的“AI+政务服务”,既需要工程师优化算法精度,更需要社会治理者深耕人性刻度,让AI技术更好地切合基层实际需求,在不断提高办事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听懂絮叨”“看见不便”“感知焦虑”,让AI真正赋能基层治理,群众共享人工智能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