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十七年风雨无阻,把脉苍穹冷暖

“气象哨兵”王春燕:当好“风雨守望人”

  图为王春燕在气象指挥大厅查看昌吉地区天气情况。□高派薇摄

  □本报通讯员  李艳霞 高派薇

  “根据回波显示,受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12小时我州部分地区有4级到6级阵性大风,局地可达7级或以上,并可能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等强对流天气,请注意防范。”4月30日上午,在昌吉州气象局气象台,王春燕像往常一样,一边紧盯雷达回波,认真分析各类气象资料,一边及时在各个平台上发布气象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王春燕是昌吉州气象局气象台台长,1983年10月出生,2008年7月参加工作,201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多年来扎根基层,为气象事业奉献青春与汗水,是一位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养过硬的气象人。她是领导眼中优秀靠谱的执行者,时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工作全力做到最好。她是同事们背后坚实可靠的后盾,面对各类难题迎刃而上,敢当表率。

  17年的基层工作,让她从一名普通干部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气象台长,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爱岗敬业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执着,在气象预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诠释气象人的责任与担当。

  17载坚守,基层气象的守望人

  2008年,王春燕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同年到昌吉州奇台县气象局工作,开启了她的气象工作生涯。

  17年来,她先后从事过地面观测、气象预报等工作岗位,用匠心勇攀气象科技创新的高峰。她既是业务骨干,又是科研能手。先后主持开展预报员平台、雷达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重污染天气下气象条件预报等研究,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为解决基层气象预报技术困难作出贡献。王春燕针对昌吉州极端天气频发、喀斯特地貌承灾能力弱、防灾救灾难度大的特点与地方政府部门对接策划地质灾害易发点监测设施的安装。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的宗旨,时刻保持“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高度警觉,主动作为,与应急、水利、旅游、农业、交通等重要部门建立了常态化气象联动机制,为昌吉州旅游、农业等保驾护航,获得了地方部门的好评。2019年、2022年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部门重大服务先进个人”称号,坚持使命守初心,为昌吉州防灾减灾、经济发展等做出了贡献。

  扎根基层,精准预报的守护者

  “准确及时”是天气预报的生命线,每一毫米降水量的细微调整、每一条预警信息的争分夺秒,都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平安。2024年6月17日,昌吉市庙尔沟乡遭遇历史罕见的短时强降雨,33毫米的惊人小时雨强刷新纪录。这场仅持续53分钟的暴雨,裹挟泥沙巨石形成狂暴山洪,瞬间冲毁道路,400余名群众被困险境。

  针对这场强对流天气,早在三天前王春燕便敏锐捕捉到山区强对流天气的苗头。6月15日,她带领气象台预报员锁定未来三天的气象风险;6月17日早晨,又紧锣密鼓组织会商,研判山区天气趋势。当日中午,州、市气象局发布一周天气提示,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动部署防范。下午4时,雷达图上跳动的对流云团牵动着王春燕的神经。她果断和预报员在7分钟内完成研判并发布雷电黄色预警,直指庙尔沟乡短时强降雨风险。随着雨势渐起,她两度启动“叫应”机制,直通应急管理局指挥中枢。当监测降水量数据跳升至16毫米时,地、市两级预报员立即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减灾委成员单位及党政领导同步响应。14万余条预警短信如生命通道般涌入进山群众手机,为抢险赢得黄金时间。

  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王春燕以分秒必争的精准预判,构建起“预报-预警-响应”的立体防线。70余辆受困车辆成功脱险,400余名群众转危为安,最终将这场百年一遇的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她用数据编制安全网,以专业诠释“天气卫士”的使命,每一次坚守基层的担当,都在为生命争取多一份希望。

  迎难而上,专业领域的开拓者

  王春燕深知,准确的天气预报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数值预报、编程等新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日常预报工作中。她作为昌吉州气象局环境气象服务创新团队的负责人,紧盯业务难点,加强科研攻关,带领团队开展昌吉州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技术研究,重点解决边界层环境气象监测、重污染天气形成、维持、消散的边界层结构及环境气象评估业务服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攻克了污染形成机理不清、爆发性增长原因不明等问题,有效提高了预报准确率。团队将科技成果应用于大气污染防治气象服务中,科学研判每一次污染天气过程,预报延伸到7至10天,提前向环保部门提出调控典型传输型污染过程建议,有效减轻了局地和区域传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以气象为指导的靶向精准施策已成为昌吉州大气污染日调度、周部署的重要举措,2024年昌吉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8天,创历史最优,为昌吉州“十四五”规划蓝天保卫战目标任务完成贡献气象力量。

  风云万里路,丹心映山河。王春燕用17载春秋在群山之巅标定人生的经纬,从观测场上的追云少女到统揽全局的气象指挥官,将青春浇筑成观测仪上最忠诚的刻度。这位永不停歇的“气象哨兵”依然坚守在值班室的星光下,在防灾减灾第一线继续书写着“天有可测风云”的新篇章,让精准预报的星火,照亮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