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钰
新时代的号角在西部激昂奏响,一群心怀赤子热忱的青年,秉持“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坚定誓言,奔赴木垒县。他们以青春为笔、汗水为墨,绘就木垒县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为这片西部热土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
近年来,木垒县高度重视西部计划志愿者工作,致力于实现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长效化,精心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的助力下,志愿者们在基层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青春主力军。
精准引才 构建立体培育体系
木垒县将西部计划视为集聚青年人才、服务西部发展的关键举措,建立起“政策宣传+精准对接+定向招募”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高校就业平台、新媒体矩阵广泛发布招募信息,重点吸引教育、农业、旅游、医疗卫生等专业人才。自2003年起,已有4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木垒服务,他们活跃在乡镇基层一线,投身支教、支医、支农、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项目,其中超过50人留在新疆。西部计划已成为木垒县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助力志愿者快速适应西部环境、融入基层工作,木垒县打造“三维度”培训体系。在政治引领方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组织红色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帮助志愿者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筑牢思想根基;在专业赋能方面,针对教育、乡村振兴等岗位开展岗前实训,邀请业务骨干、优秀志愿者分享基层工作经验,提升志愿者专业能力;在文化浸润方面,2024年开展“中秋明月夜 天涯共此时”中秋游园会、“青耘中国 青春助农”直播带货等20余场主题活动,让志愿者在感受木垒多元文化魅力的过程中增强归属感。
扎根基层 彰显青春担当
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把木垒当作第二故乡,在基层一线勇挑重担,在教育帮扶、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发光发热,成为推动县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4年夏天,来自集宁师范学院的志愿者屈云鹤,担任木垒县技工学校2024级旅游服务与管理班的班主任和专业课老师。面对部分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基础薄弱的问题,他利用课后时间开设“小课堂”。每天清晨,提前1小时到教室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诗词;傍晚,陪伴寄宿生在宿舍练习书写。一名学生在作文《我的梦想》中写道:“我想成为像屈老师一样的人,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回来建设家乡。”这些稚嫩的文字,让屈云鹤深刻意识到,自己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众多像屈云鹤这样的教育志愿者,用爱与责任编织着边疆教育的希望之网,让知识的光芒照亮每个孩子的未来。
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赵春燕在木垒县东城镇人民政府农业(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她常常穿梭于田间地头,开展入户走访。走访过程中,她深入了解村民家庭人口结构、主要经济来源等情况,向村民解读小麦播种政策、排查房屋电采暖、关注接羔育幼等事务。她用脚步丈西部,将工作延伸到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为村民排忧解难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用心留才 打造暖心家园
木垒县秉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理念,让志愿者在西部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潜心发展。生活保障上,为志愿者提供免费宿舍、发放生活补贴,定期组织健康体检,解决就餐、出行等实际困难;职业发展方面,建立“导师结对”制度,由党政领导、业务骨干一对一帮带,优先鼓励优秀志愿者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近年来已有30余名志愿者留县就业;荣誉激励上,每年评选“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青春建功标兵”,通过媒体宣传先进事迹,让志愿者的付出获得社会认可。留在木垒县的志愿者王颖说:“木垒给了我成长的舞台,这里的群众需要我,我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家。”
精神传承 志愿之光永续
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木垒大地播撒希望的种子。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环境整治、文旅宣传等工作,获得各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为木垒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9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自治区“优秀志愿者”、首届全区检察机关新闻宣传业务竞赛业务能手等荣誉称号。志愿者杨瑞拍摄的微视频《在木垒闪光的青春》被团中央在全国转发。他们以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奉献,绽放出不平凡的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