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张海燕、马红梅报道:6月1日清晨,阜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病房里,70岁的张大爷盯着床头的智能闹钟感慨:“有了这‘提醒员’,再也不会耽误采血了。”这是该科室为解决糖尿病患者漏检问题推出的创新服务——8只语音闹钟让采血准时率从72%跃升至100%。
糖尿病诊疗需采集空腹、餐后多个时段血标本,但老年患者常因健忘错过采血时间。护士团队采购的智能闹钟操作简单,会在采血前自动发出“嘀嘀”提示音,患者听到铃声即可前往护士站。“过去每天要反复提醒10余次,现在闹钟成了‘贴身管家’。”护士长马红梅介绍。
更引人注目的是病区走廊的“饮料含糖量展示墙”“17种常见饮品旁,对应的白砂糖堆成直观的柱状图——1瓶可乐旁标注着“56克糖=1个馒头”,让年轻患者赵某某直呼“原来喝可乐等于吃馒头”。护士们对照营养表将抽象的“含糖量”转化为可视化的糖块数量,使患者对饮食控糖有了具象认知。
数据显示,展示墙启用后患者咨询饮食建议的频次增加40%,而智能闹钟彻底解决了采血延误问题。这些创新背后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当56克白糖以实物形态陈列,当闹钟用声音填补记忆缺口,阜康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正用“甜蜜的警示”和“温暖的提醒”为糖尿病患者筑起精准护理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