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疆日报报道 新疆首例基因编辑疾病模型羊培育成功,编号为“0945”。这标志着新疆在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人类罕见病研究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新疆农垦科学院反刍动物育种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王立民说,这只基因编辑模型羊诞生于今年3月13日,现在已经16公斤重,从外型特征上来看无异于正常羔羊,预计会在断奶后出现变化。
在研究过程中,技术团队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对数万个细胞进行实验与检测,对近百个胚胎开展验证。最终,从众多胚胎中挑选出16枚,移植到9只受体母羊体内。经过150天怀孕期,仅编号“0945”的羔羊成功出生,它的健康状况将成为解开罕见病发病机理的关键。
之所以开展此研项究,源于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毛翛博士发现的罕见病例。在3个独立家族中,多名患者因某基因功能缺失,出现发育迟缓和身体质量指数异常降低等症状。由于该基因与人类疾病的关联研究极为有限,新疆农垦科学院反刍动物育种创新团队决定利用绵羊构建疾病模型,助力探索罕见病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新疆农垦科学院院长、省部共建绵羊遗传改良与健康养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平表示,本次基因编辑疾病模型羊的培育是基因编辑技术的一次成功尝试。下一步,将扩大对外合作,加强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资源创新和品种培育等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