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许乐报道:“西王母和周穆王之间有爱情吗?”“《盗墓笔记》里也有西王母这个角色,与您讲的西王母神话有什么关联,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把这些元素融进文旅产业发展中呢?”……6月12日,在昌吉文化大讲堂第五讲现场,来自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向昌吉州本土作家刘力坤抛出疑问。
当日,刘力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王母神话”为主题,结合她30余年深入各地参与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的资料,从中华创世神话谱系、西王母最早的文字记载娓娓道来,延伸至近现代以天山天池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吉木萨尔县、奇台县、木垒县、巴里坤县等地的新疆西王母神话传说圈。讲座中,西王母与周穆王瑶池相会、瑶池蟠桃会、天山天池景区定海神针、树木赛跑等故事穿插其中,让一个立体鲜活的西王母形象跃然眼前。
西王母神话是昆仑神话的一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古代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母故事始见于先秦古籍《山海经·大荒西经》。阜康市作为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要塞,西王母神话和传说在此流传已逾千年,元朝始建西王母祖庙(位于天山天池景区内),更彰显着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西王母与周穆王瑶池相会的传说,当地群众结合天池山水与周边地貌,融入生活憧憬与幻想,衍生出众多精彩的神话故事。2014年11月,由新疆天池管理委员会申报的西王母神话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西王母神话为天山天池景区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八方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当地深度挖掘西王母神话内涵,将相关元素融入景区建设、提供主题讲解、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推出文创产品,并开发碧琳城、王母桃园、瑶池园等相关景点,推动文旅融合不断深入。
刘力坤介绍,西王母从掌管瘟疫之神,逐渐演变为赐福长生之神,最终成为道教最高女神,这一神话建构历程,展现了先民独特的生死观念,寄托着他们对生命的无限热爱,也激励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流传在昌吉及周边地区的西王母神话,大致可分为典籍神话、道教故事、民间传说等类别。随着历史发展进程,西王母神话与当地的风物民俗产生了碰撞融合,夫妻树、鸡心梁、一碗泉、一棵树等地名被赋予传奇色彩,新疆曲子和多民族的歌谣、故事中也频频出现西王母元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唯有传承才能让它永葆生机。”刘力坤说,相信越有民族性,就越有世界性,西王母神话会为中国传统神话助力,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绽放独特光彩。
“以前只听过西王母与周穆王瑶池相会的故事,今天的讲座让我对西王母神话的起源、流派、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为家乡感到自豪。希望西王母神话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昌吉市民蒋鸣鹂说。
本期活动由昌吉州党委宣传部、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昌吉州图书馆承办。此前,张志清、刘亮程、郭物等名家学者围绕文化瑰宝和艺术鉴赏等专题分别开展了4期讲座,第六期相关信息将通过“昌吉日报”“昌吉公共文化云”等微信公众号提前公布,广大群众可根据公告报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