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胡伟杰 谷雅萍
今年,玛纳斯县提出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城、煤、玉、酒、食“五篇文章”。以城为基底、煤为引擎、玉为媒介、酒为名片、食为要素,通过全方位抓提升、抓扩容、抓延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眼下,玛纳斯县天欣煤业有限公司智能化建设改造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通过对18个系统的智能化改造,让煤炭生产更加智能、更加安全、更加高效。“目前矿井智能化建设顺利推进,计划今年6月底前建成Ⅱ类中级智能化矿井。”玛纳斯县天欣煤业有限公司机电副总工程师王建设说。
煤炭煤化工产业是该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南部山区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达29.63亿吨,其中焦煤、长焰煤、气煤、中黏煤占80%以上,属于优质动力煤、煤化工煤制油用煤,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今年,我县坚持‘绿色发展、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双百双千基地’。通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全力打造煤炭分质转化利用产业链,围绕龙头企业,在链主引培、链条打造、链群发展上攻坚突破。”玛纳斯县发改委党组书记张峰说。
近年来,玛纳斯县在做好“城”这篇文章上下足了功夫,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致力于打造有品质、有文化、有人气、有商气、有温度的城市。
2024年,完成59个老旧小区改造,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新建天然气、供热管道172.5公里,保障了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完成600余处群众身边的城市“微更新”,城区裸露空地补植补绿40.8万平方米,全县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45.84%、102平方米,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底色。
今年,该县着力推进城市“体检”与“更新”,持续完善城市公园和绿道体系,加强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运行保障,完成31个老旧小区改造,优化提升8条市政道路,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4公里,新建5G基站5个,不断增强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同时,巩固玛纳斯河东岸生态修复治理成果,对河道沿线铺设步道、补植补绿,打造供群众骑行健身、观光游憩的休闲旅游带。
玛纳斯县是世界三大碧玉产地之一,当地的碧玉以其独特的色泽和质地,闻名遐迩。在做好“玉”文章方面,该县充分挖掘玉石文化内涵,推动玉石产业发展。目前,玛纳斯碧玉资源储量丰富,初步估算保有资源量3500吨,开发潜力巨大。
今年,该县将依托丰富的玉石资源,大力实施“玉+”战略,构建玉石产业发展体系。加快资源勘测开发,加大对现有3个矿点的开发力度,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发挥媒体融合优势,讲好玛纳斯碧玉发展史,办好节庆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持续开拓市场空间,实施“碧玉+品牌”行动,建设碧玉文化博物馆。
“我们计划成立工艺美术厂,打造玛纳斯碧玉特色旅游线路,创新开发一些融合本地历史文化的文创产品,包括碧玉小件等,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玛纳斯县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赵刚介绍。
玛纳斯县素有“中国优质葡萄酒之乡”美誉,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在做好“酒”文章方面,玛纳斯县全力打造葡萄酒产业集群,现有赤霞珠、梅洛、霞多丽等10多个酿酒葡萄种植品种,优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酒庄(酒企)年酿酒葡萄综合加工能力达10万吨。
“我县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酿酒技术和设备,与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专业的酿酒人才,全面提升葡萄酒的品质。目前,玛纳斯县已聚集了新疆尼雅、香海酒庄、王朝酒业等多家知名葡萄酒企业,形成了从酿酒葡萄种植、采摘、酿造到储存、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玛纳斯县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谢发兵说。
玛纳斯县是农业大县,拥有120多万亩耕地和19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该县农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2.2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3%。智能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达70万亩,建成数字农业智能装备产业园、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20元,同比增长7.5%,时隔五年再度位居全疆之首。
“今后,我县将立足资源禀赋,全面推进产业升级。”玛纳斯县委书记田文说,“在农业领域,围绕‘土特产’做文章,打造乌昌石城市群的‘大厨房’。稳定粮棉种植面积,建设特色农业高效示范基地,延伸产业链,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并实施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行动。同时,借助援疆和兵地融合等资源,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此外,依托全国首个酿酒葡萄认证小产区优势,扩大优质葡萄种植规模,推广机械化采收,探索‘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实现农业与葡萄酒产业双轮驱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