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揭开献血奥秘 让爱接续传递

  来源:新华社

  □本报实习生  马军

  在生命的长河中,每一滴血液都承载着生的希望。当意外降临、疾病侵袭时,一袋袋新鲜血液往往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力量。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我国的活动口号是“献血传递希望,携手挽救生命”。为了深入了解献血相关知识,近日,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昌吉州中心血站,采访了献血服务科主任马秀玲,让她以专业的视角,为我们揭开献血的神秘面纱。

  ——献血的益处——

  马秀玲说:“献血的主要好处包括促进血液更新、降低部分疾病风险、免费体检筛查、提升心理健康,同时为医疗用血提供保障等。科学合理的献血行为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医疗体系均有积极意义,但需符合献血条件并注意献血前后的身体调养。”

  促进新陈代谢

  焕发身体活力

  人体的血液并非一成不变,它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之中。当我们献出一定量的血液后,身体会迅速启动造血机制,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加速血细胞的生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类血细胞不断更新换代,使我们的血液始终保持年轻与活力。这就如同给身体进行了一次“大扫除”,清除老旧的血细胞,注入新生的力量,从而提升身体的整体机能。

  科学研究表明,定期适量献血的人,其血液的新陈代谢速度明显加快,血液的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新生成的血细胞具有更强的携氧能力和免疫功能,能够更高效地为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降低血液粘稠度

  预防心血管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多,加之运动量不足,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血液过于粘稠,会使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而献血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的流动性。当我们献血后,身体内的血液量减少,血液的浓度相对降低,血流更加顺畅。这有助于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研究发现,长期坚持适量献血的人群,其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未献血人群低20%—30%。

  改善心理健康

  奉献收获快乐

  献血不仅对身体健康有益,还能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当我们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地奉献给他人,帮助那些急需用血的患者重获新生时,内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奉献带来的快乐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许多献血者都表示,每次献血后,内心都会充满喜悦和满足,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提升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献血行为还能传递正能量,带动身边的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营造温暖社会氛围

  献血是一种充满爱心的公益行为,它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在献血的过程中,献血者与医务人员、其他献血者之间会产生交流和互动,这种基于共同善举的交流能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

  同时,当我们的血液挽救了他人的生命时,我们与受血者及其家属之间也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这种情感的联结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构建温暖、友善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献血后身体会贫血?——

  马秀玲表示:“不会的,科学献血,无损健康。”

  献血对人体内总的血量影响很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献血量不超过自身总血量的13%,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人体内的总血量大约是体重的7%到8%,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全身总血量大约是3500毫升到4000毫升。按照国家献血的标准(200毫升—400毫升),如果按照400毫升算,也就是10%,低于世界卫生组织13%的安全献血标准。

  此外,人体循环血量有个缓冲能力,献血后,肝脾等器官的血液也会及时进行补充,1—2小时即可恢复循环血容量,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明显改变。

  另外血细胞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红细胞寿命为120天,血小板寿命为9—12天。血细胞在体内会自然新陈代谢,即使不献血,血细胞也是每时每刻在衰老、死亡。由于献血者存在一些个体差异,有些献血者献完血以后有短暂的头晕或者乏力,都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很快就会恢复。因此,健康的成年人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不适宜献血的人群——

  马秀玲介绍,虽然献血有诸多好处,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献血。为了确保献血者的健康和血液的质量安全,昌吉州中心血站的医务人员提醒,以下几类人群不适宜献血。

  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

  患有艾滋病、乙肝、丙肝、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人群严禁献血。这些疾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如果让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献血,受血者在输入含有病原体的血液后,极有可能被感染,从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在献血前,血站会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血液检测,筛查这些传染性疾病指标,一旦检测结果呈阳性,将立即取消献血资格。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其心脏功能和血管状况存在异常,献血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血压波动,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这类患者不适合献血。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稳定,身体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献血后,身体的恢复能力可能会下降,容易引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同时也不利于血糖的稳定控制。所以,糖尿病患者一般不建议献血,除非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血糖长期控制良好,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献血。

  慢性肾病患者: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和代谢器官,慢性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献血后,身体的血容量减少,肾脏的负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影响肾功能的恢复和稳定,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慢性肾病患者不宜献血。

  身体处于特殊时期或特殊状态的人群

  女性生理期及前后:女性在生理期期间,身体处于失血状态,此时献血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失血,导致贫血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此外,生理期女性的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弱,献血后更容易受到感染。一般建议女性在生理期结束后至少一周再考虑献血。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妊娠期女性需要为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血液供应,献血会影响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哺乳期女性由于需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身体消耗较大,献血也可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和质量,对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不适合献血。

  感冒、发烧等患病期间:当身体患有感冒、发烧、咳嗽等疾病时,身体的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此时献血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恢复,还可能导致血液中含有病原体或免疫活性物质,影响血液质量。所以,在患病期间应避免献血,待身体完全康复,症状消失一周后再进行献血。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饮酒后:过度疲劳和睡眠不足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此时献血不利于身体的恢复。而饮酒后,酒精会进入血液,影响血液的质量,同时也可能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在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饮酒后24小时内不宜献血。

  年龄和体重不符合要求的人群

  根据相关规定,我国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放宽至60周岁。这是因为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献血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年龄过大的人群,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献血后身体的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此外,男性体重低于50公斤,女性体重低于45公斤的人群也不适合献血。体重过低说明身体的营养状况或身体机能可能存在问题,献血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献血对自身的影响——

  在献血后的短时间内,部分献血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适症状。由于血液的流失,身体会出现短暂的血容量不足,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较为轻微,持续时间也较短,一般在献血后1—2天内会逐渐缓解。

  此外,献血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淤血等情况。这是由于采血针穿刺血管后,局部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所致。不过,只要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对献血部位进行正确的护理,如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和过度挤压,瘀血和疼痛会在几天内自行消退。

  尽管献血后会出现短暂的不适,但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在献血后,身体会迅速启动一系列的生理机制来补充失去的血液。首先,储存于脾脏、肝脏等器官的血液会迅速释放到血液循环中,维持血容量的相对稳定。同时,身体会加速造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会不断分化增殖,生成新的血细胞。

  一般来说,献血后1—2周,身体的各项指标就会恢复到献血前的水平。而且,如前文所述,定期适量献血还能促进血液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对身体健康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因此,只要我们在献血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献血后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献血对身体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期待爱心汇聚——

  马秀玲表示,血液的需求情况会随着时间和临床救治情况的变化而波动。目前,从整体情况来看,各血型都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尤其是O型血、A型血和B型血。

  在临床医疗中,O型血因其红细胞表面不含有A、B抗原,被称为“万能供血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患者,因此在急救和手术中需求量较大。而A型血和B型血的临床使用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外科手术中的失血补充,还是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外伤出血等情况,都离不开这两种血型的血液。

  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临床用血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为了满足患者的用血需求,保障医疗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昌吉州中心血站呼吁广大健康适龄公民积极参与献血,用自己的爱心为生命续航。

  献血是一项伟大而崇高的公益事业,它连接着生命与希望,传递着人间的大爱与温暖。了解献血的好处、不适宜献血的人群、献血对自身的影响以及目前急需的血型情况,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理性地参与献血。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一份热血,为需要帮助的人点亮生命之光,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